2020版高考语文新课标大二轮专题辅导与增分攻略(新高考模式)学案:1专题一洞悉命题九大陷阱
- 资源简介:
约10310字。
第一部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向定位]
1.选文指向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和世界发展的前沿问题,篇幅一般在900字左右。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历史、美学、建筑等。
2.命题形式上,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设3道题,共9分。命题人在设置选项时常设置一些陷阱,常见的陷阱一般有以下九种:混淆时态、混淆是非、混淆关系、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以偏概全、推断过度和无中生有。
命题人常用的五大命题手段:“删”,删定语,删条件;“添”,添限制,添结果;“调”,调顺序,调因果;“改”,改说法,换词语;“凑”,乱搭配,错嫁接。
【典例1】 (2018•天津卷T6-A)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所以人们开始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来的快感。
[文本信息]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有了这样的共识,人们放松而理所当然地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给我们的奇妙、自由、淋漓的快感。
比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混淆时态。原文“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说明了信息化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并未说已经“实现了”;而选项则是“已经”说“实现了”,将未然当成了已然。
【典例2】 (2018•天津卷T6-D)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纵深发展,科学技术与人类最终会形成不可调和的二元对立格局。
[文本信息] 面对网络普及和信息泛滥,我们要从华丽的科技陷阱和繁杂的信息现象当中超拔出来,确立起人与科技和信息之间主体与对象、控制与被控制的合理关系。
比对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混淆是非。原文提出,面对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要以超拔姿态确立人与科技之间的合理关系;选项中则认为“科学技术与人类最终会形成不可调和的二元对立格局”,显然两者是截然相反的观点。
【典例3】 (2018•全国卷ⅢT3-A)当一个城市体有更好的空间弹性和制度弹性时,其意义弹性也会相应变好。
[文本信息]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其二,制度弹性。……
其三,意义弹性。……
综上所述,保持城市的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城市的类型构成与历史,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于城市社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