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发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4690字。
“古代诗歌鉴赏”导学案
送别诗鉴赏
◆知识梳理
送别诗,内容或直接抒写离别之情,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或借诗表明心志,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或重在劝勉、安慰,如高适《别董大》;也有既含离别之情,又有身世命运之感,或兼劝慰警示之意的。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有借物抒情的,如“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二首》(其二)):有借景抒情的,如“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送别诗常用“杨柳”“长(短)亭”“古道”等作意象抒写离情别绪,或用寒蝉、船(舟)、阳关、夕阳、西风、灞桥、美酒等渲染离情别绪。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还荆州 唐•皇甫曾
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青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
【注】青门:长安东南门,古属秦地。
(1)诗歌的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想象(虚实结合)。由眼前景想象荆州、洞庭湖一带的山水美景,流露出对游人一路山高水长、孤独寂寞的关切。
(2)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送”字表达情感的?
答案:先写送别友人同出秦川,表达留恋之情;再想象将去之处的风光和途中的情景,表达牵挂之情;最后写一别再难相见,直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⑴“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