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10字。
古代诗歌鉴赏学案——形象类
学习目标:
1.能较准确的解读诗歌,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明确诗歌鉴赏中的答题技巧。
学习重、难点:能区分用哪一种方法解题,并且明确是哪一个考点。
学习过程设计:
一、导入:我们在解答诗歌鉴赏的时候往往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问题,更是不能明确答到哪里才是采分点,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几种常见题型的答题方法—-形象类:
二、知识阐述:
所谓“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在命题时,主要考察“意象”及对“形象”的理性思考。
(1)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意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三、经典回放:
例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识别其性质,在理解诗歌深层内涵的基础上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第一步)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第二步)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第三步)
应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例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解析】: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诗里写了江山、花鸟、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四种景物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