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古诗鉴赏专题复习<br>
教学目的与要求:把握诗歌特点,披文入情,鉴赏诗歌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br>
重点难点:知人论世鉴赏诗歌内容;规范表达鉴赏诗歌表达技巧<br>
<br>
第1课时<br>
教学内容:鉴赏基础解析<br>
教学过程:<br>
一、导入新课<br>
中国是诗的国度。余秋雨先生说:“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屹立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中国古代诗歌薪火相传,历几千年绵延不绝,是与诗歌本身的特点分不开的。<br>
二、对于诗歌,你有哪些知识积累,鉴赏诗歌需要哪些基础的知识储备呢?<br>
1、给诗歌按不同标准分类(重点是古诗的体裁分类)<br>
2、诗歌特点:<br>
创造意象,创设意境:在描绘的生活中包孕着诗人自己的思想感情。<br>
“诗言志”、“一切景语皆情语”、“愤怒出诗人”(恩格斯),即使纯写景的诗歌,它都不可能不表现作者特定的思想感情。<br>
诗贵含蓄、精练、跳跃性强。<br>
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作为单位的(中国旧体诗、词、曲的一句,就是一行),分行的主村根据是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主为来分行的)。<br>
3、诗歌的抒情方式<br>
⑴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如《锄禾》诗,就直接抒发了粮食来之不易,应予爱惜的思想感情。<br>
⑵间接抒情:<br>
a、借景抒情,如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两岭千秋雪,山泊东吴万里船”,全诗描绘了山河的壮丽景象,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又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一系列单个的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藏情于景的逼真画面,虽不言情,但情藏景中,往往更显情深意浓。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伫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得情深意挚,表面上这首诗句句是写景,实际上却句句都在抒情,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br>
b、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字字溢情。<br>
4、诗歌的表现手法<br>
动静结合,虚实相生<br>
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烘托、象征、用典<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