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指导教案(17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74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3/10 12:22:1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2
  • 下载点数: 8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选用、仿用、变换句式”.doc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辨析并修改病句.doc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扩展语句,压缩语段.doc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诗歌鉴赏之鉴赏表达技巧.doc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诗歌鉴赏之鉴赏形象.doc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诗歌鉴赏之鉴赏语言.doc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诗歌鉴赏之评价思想内容.doc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doc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doc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之断句和翻译.doc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之筛选信息、分析综合.doc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之文言句式和用法.doc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文言文阅读之文言虚词.doc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doc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doc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doc
2011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doc

  2011高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1.2010年《考试大纲》(课标版)对本考点的考查要求是: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级(识记)。
  所谓“识记”,就是只要求准确记忆汉字的读音,不要求拼写;汉语拼音方案的拼写规则并不在考查范围。所谓“现代汉语普通话”,就是将古代汉语特有的字音及一些方言排除在考查范围之外。所谓“常用字”就是指2 500个常用字。
  2.①近年来,字音题考查的重点集中在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三种类型上,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又以在不同的语体、语境中多音字的读音与声旁相同读音不完全相同的形声字为主,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两类。
  ②试题的设问形式多样,有选正确一项的,如2009年全国Ⅰ、全国Ⅱ、北京、湖南、天津、山东卷;有选错误一项的, 如2009年重庆卷;有选相同一项的,如2009年四川卷;有选不同一项的,如2009年湖北、江苏、浙江、广东卷。
  ③选材重点是常见的双音节词语和四字成语。如:2009年对字音的考查,除广东卷全为双音节词语外,其余省市试卷双音节词语和四字成语差不多各占一半。
  ④对常见的熟语(除成语以外的),也要关注。熟语已进入字形出题点,以后的高考,极有可能把熟语纳入字音的考查。
  ⑤有时在习惯误读上设题考查。如2009年山东卷“处方药”中的“处”容易误读为chù。
  3.①考题方式将由字音、字形、字义的综合考查向字音的专项考查方向发展。1995年以前,字音常与字形甚至字义结合命题,涉及知识点多,范围广,难度大。1996年开始,字音大多单独命题,2009年13套考查语音的试题,只有山东、北京2套试卷将语音与字形放在一起考查。试题题干要求将更加富于变化,如选对、选错、选同、选异等。
  ②语言材料将在传统的双音节词和成语的基础上,适当融入精短的诗词名句、熟语等,材料更新鲜,考查的范围更广。但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仍将是考查的重点内容。
  1.(2009年江苏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调度/宏观调控 降解/降龙伏虎 搪塞/敷衍塞责
  B.省视/省吃俭用 拓本/落拓不羁 纤绳/纤尘不染
  C.圈养/可圈可点 喷薄/厚古薄今 重申/老成持重
  D.臧否/否极泰来 乐府/乐不思蜀 屏蔽/屏气凝神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涉及的主要是多音字的读音。作答字音题首先需要仔细审题,明确题意,是选相同还是不同。其次联想相关词语,因义定音,排除法与认定法相结合,逐项逐字分辨。B项中每对读音都不相同,分别是xǐnɡ/shěnɡ,tà/tuò,qiàn/xiān 。A项每对读音分别是diào/tiáo,jiànɡ/xiánɡ,sè。C项每对读音分别是juàn/quān,bó,chónɡ/zhònɡ。D项每对读音分
  2011高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1.2010年《考试大纲》(课标版)对本考点的考查要求是: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A级(识记)。
  所谓“常用”,即将一些生僻的字排除在考查范围之外;所谓“规范”,即指《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中所列词语的规范用字,不能再写已淘汰了的字。像繁体字和某些简化字,就不属于规范汉字。
  2.命题规律总结
  ①考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错别字的辨析能力;二是在作文中考查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
  ②考查重点仍是辨别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和形近字以及成语、句子中的错别字,如音同易错字、多音多义易混字、形近义别易混字、形近音同易混字以及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成语、俗语、惯用语中的别字。
  ③通过题干要求来看,设问形式有以下3种类型:
  a.“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5年以前考查字形,都是这样的要求,现在这仍然是最主要的设问形式。
  b.“有×个错别字的一组是”,如2009年的重庆卷。
  c.“有错别字的一组(句)是”,如2009年的湖南卷。
  3.命题趋势解读
  ①从整体上看,一方面,高考对字形的考查力度呈逐年减小的趋势:2006年有15套试题考查,2007年有12套,2008年仅有8套,2009年有9套,其中有2套是结合语音考查。2007、2008年新课改高考实验区除山东省考查字形外,广东、江苏和海南•宁夏试题均出现轮空的情况。2008年山东卷将字形同字音放在一起考查,比重相对降低,广东、宁夏•海南、江苏卷继续轮空,但2009年新加入课改的5个省市中,有天津、浙江、安徽卷考查了字形,使得课改区的考查比例有所提高。另一方面,由于高
  考越来越注重对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查,因而对字形也出现分解考查的现象,如在文言文翻译、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主观题以及作文书写等试题中,对汉字的书写都有一定的要求。没有直接考查字形的省份,考生需注意其隐蔽性的分考查影响。
  ②考查的形式仍将以客观单项选择题为主,题干要求仍将沿袭以往。命题主要集中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别字(特别是常用字中的别字)的考查,其中同音字、形近字仍将是考查的重点。语言材料将在二字、三字、熟语的基础上引入诗词名句等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考查的范围更广。
  1.(2009年浙江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目前,出口疲软,消费低迷,种种手段难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而固定资产投资却可以产生立杆见影的效果,因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B.邀请企业家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梳理和把脉,有助于纠正大学生的一些偏面认识,弥补他们经验匮乏的缺陷,对其日后成功创业大有裨益。
  C.横滨世乒赛落下帷幕,中国队囊括了单项金银牌,国人振奋之余心生感慨:我们的表现固然可以赢得世界敬佩,却易导致球赛精彩不再。
  D.这个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想像空间很大,如果有人感兴趣。足可以把它改编为一部悬念丛生、高潮叠起的电视连续剧。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由同音字、形近字造成的易错现象,在识别时注意以义辨形(如A项“立竿见影”的“竿”是“竹竿”的意思,而不是“树杆”的意思)、以音辨形(如B项的“偏面”读音应当是“piàn”而不是“piā n”可以判定应当写作“片面”)。对于其中的近音、近义字则需要多角度辨析(如D项“高潮迭起”的“迭”是“履,连着”的意思,“叠”是“重复地堆,积累”的意思,二字字义相近)A.“立杆见影”—“立竿见影”;B.“偏面”—“片面”;  D.“高潮叠起”—“高潮迭起”。
  【答案】 C
  2.(2009年安徽卷)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黄山以其巍峨奇特的石峰、苍劲多姿的青松、水质清净的温泉和波滔起伏的云海闻名于世,不愧是誉满全球的旅游胜地。
  B.合肥新机场建设如火如荼,它的建成将使我省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有助于安徽在中部地区的新一轮竞争中夺得头酬
  2011高考语文复习专题突破: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1.词语的使用,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2010年《考试大纲》(课标版)明确规定: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①“使用”是指考查考生使用词语的能力在于理解和辨析,同时也表明词语的具体解释、词性、结构等知识不是考查的范围,只是必须掌握的基础。具体考查包括两个层面:正确理解,正确使用。即正确理解词语(包括熟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并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等。其中不仅包含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包含使用是否更好的问题。
  ②本考点涉及实词、虚词和熟语三个方面,本部分重点解析实词和虚词。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虚词主要指副词、介词、连词。
  2.命题规律总结
  ①高考对实词考查的重点是近义词的选用和辨析,如2009年山东卷、北京卷。命题点通常落在词义的轻重、大小、褒贬等方面,反映在词语使用的对象、范围以及上下文的对应、搭配等方面。无论实词或虚词,都给定语境,考查在理解基础上的运用。
  ②试题的设问形式固定不变。
  如: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或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如2009年江西卷、湖北卷。
  ③试题的考查侧重于对语言环境的分析和对词义的辨析,二者要兼顾。
  ④试题的考查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⑤试题考查的词语往往是常见于报刊中使用率较高又容易被误用的词语。
  3.命题趋势分析
  ①2006年全国卷、2008年宁夏•海南卷考查虚词运用出现了新题型,要求考生直接在文段中填写虚词,难度大,2009年辽宁卷继续使用了这种考查形式。今后考查形式会更新颖,2010年考生应注意这一点。
  ②虚词尽管意义较虚,使用、辨析有一定难度,但在语言表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虚词使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语言表达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虚词仍将是高考的考查重点。
  ③随着高考试卷结构和题量的调整,实词与虚词甚至与熟语的运用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将是大势所趋。[
  ④考查的重点仍将是结合语境把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从而正确使用词语。
  ⑤另外,广大考生需要关注的是对新词语的考查。2005年人教社已经将“新词语”列入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之《语言文字应用》(选修)中。“日新月异”的新词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规范使用新词语是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高考设题考查新词语也是对广大中学生规范使用新词语的检验。
  1.(2009年山东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_______ _很深。他动情地说:“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
  ②在破解资源开发型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________原有资源,以钒钛资源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_______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A.感受 依托 未免
  B.感触 依附 未免
  C.感触 依托 不免
  D.感受 依附 不免
  【解析】 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思想情绪,感触侧重思想情绪。依附:附着,依赖依靠。依托:依靠。依托侧重有所凭借,借托。未免: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前面所说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