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填充词语学案
- 资源简介:
约31870字。
liguilin1970填充词语
考情分析
新高考题型变化
1.试卷结构改变。在2022年以前成语运用的考查是采用客观的选择题,还时常和词结合在一起考查,就是既有四字成语也有两个字的词。2022年将它作为第一道语言文字运用题,变成了填充成语试题
2.增加了语言文字运用的主观题。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增加了试题的难度,也极大地考查学生掌握成语数量,同时更是对运用成语能力的考查。
预测与备考建议
1.从选文来看,要加强对情景式的读题能力训练。
2.从考查能力来看,要最大限度地识记成语,成语作为语言的精华之一,是考查语文素养的方法之一。
3.新高考全国卷对语言文字运用在题型设置上有了重大突破,从命题立意到分值设置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以后仍将有所创新。
4.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语言运用能力与平时阅读密不可分,只有不断积累,不断运用,才会达到熟练使用成语的能力。
教材回归
1.词汇
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一种语言里所有(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
词是词汇的构成成分,词与词汇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一种语言里可以有无数的词,但词汇只有一个,如汉语词汇、英语词汇等。
词汇还可以指一定范围内词的总称,如古汉语词汇、现代汉语词汇、上海话词汇、《红楼梦》词汇等。
固定短语是短语形式的词,当作词看待,所以词汇也可以叫语汇。
(1)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①双音节词占多数。
②构词法多种多样,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词。
③有独特的量词和语气词。
(2)现代汉语词汇的构成
词汇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词、隐语熟语: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
[①词的分类依据不同的来源。②隐语:不把要说的意思明说出来,而借用别的话来表示,古代称作隐语,类似后世的谜语。另指黑话、暗语。]
2.熟语
(1)定义
熟语是用词固定、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能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
(2)分类
3.成语
(1)来源
(2)特征
4.新词语
随着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新词语会不断涌现,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查阅工具书,说明下列成语来源,归纳类型,完成下列表格。
成语:天衣无缝 退避三舍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痛心疾首
成语来源 成语 出处 意义
故事 神话
故事 ①天衣无缝 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徐视其(织女)衣,并无缝,翰问之。谓翰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②喻指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浑成自然,细致完美,无破绽缺漏可寻
历史
故事 ③退避三舍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④指与敌方作战时军队后撤一定的距离,后比喻对人让步,避免冲突或比喻自己不敢跟人相比
寓言
故事 ⑤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⑥比喻双方争执不下,让第三方得到了好处
古书成句 ⑦痛心疾首 《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⑧形容痛恨到极点(疾首:头痛)
2:歇后语主要有两种构成方式,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例如:水仙不开花——装蒜。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炒了的虾米——红人(仁)。请从课外再分别找出五例。
(1)逻辑推理式:______①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②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