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17(4份)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2/5 12:31:0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17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4.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5.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6.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7.docx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
  (第4期)
  文化知识篇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是历年高考的必考点,涉及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等方面,其常考的题型有9种,下面具体分析一下各题型的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建议分配时间:10分钟)
  总原则
  古代诗歌鉴赏题涉及的考点众多,以形象意境、语言风格、炼字炼句、思想情感、表现手法、章法结构为主;随着新高考的推进,比较阅读、情境化阅读新题型也在出现。
  备考阶段,一是要“求稳”,常规考点要力争高分拿下;二是要“求准”,套路题的答题套路要熟知,规范答题意识要浓;三是要“求变”,如对比阅读以生考熟、回归教材,情境化阅读理解要学会审题、找到突破口,这些新题型考前要认识并能掌握答题技巧,学会考场应变能力。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汇总
  一、鉴赏人物形象
  1.找:找到描写人物形象的有关诗句(包括间接描写)。
  2.析:分析人物形象的外在特点(以人物身份为主)和精神品质(以思想性格特征为主)。
  3.联:结合诗歌主旨分析作者为什么要描绘这一人物形象。
  4.明:指出人物形象的作用或效果,即分析人物形象中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含的哲理。具体答案组织形式为:点明特点+分析例句+指明作用。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
  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的形象;②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⑥戍守边关、反对征战的形象;
  ⑦思念故乡的游子形象;⑧怜才惜贤的形象;⑨儿女情长的形象。
  二、鉴赏事物形象
  1.总结概括出诗歌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物象的形态、色泽等),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
  3.结合艺术手法(托物言志、比喻、双关等)、诗人自身经历,剖析物象所寄托的情感(诗人的理想、追求、品性等)。
  具体答案组织形式为:点明特点+分析例句+指明作用。
  三、鉴赏景物形象
  1.概括诗歌中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2.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歌,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再加以创造,语言力求简
  ……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
  (第5期)
  文化知识篇
  古代诗歌鉴赏
  第四种模式: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越女词(其三)》李白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琢。(步骤1) 诗人用“见客”“笑入”“不出来”这一连串似乎很平常的动词短语塑造了一个美丽动人的采莲女的形象,“佯羞”一词写其对意中人的心理和情态,十分自然。(步骤2)诗人用“清水出芙蓉”般的语言抒发了对纯真爱情的赞美。(步骤3)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炼字型、诗眼型
  ……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
  (第6期)
  文化知识篇
  课本重点实词汇编!
  一、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是应当熟悉的重点词,一些词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会遇到的,需要同学想一想,默记一下。
  1、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追究,查办 )
  2、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六国论》) (结交,亲附)
  3、孔子曰:“吾 与点也”。(《论语•四子侍坐》) (赞同,称许)
  4、至丹以荆卿为计,始 速祸焉。(《六国论》) (招致)
  5、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 赞于宾客。(《魏公子列传》) (介绍,引见)
  6、自夏之徒不能 赞一词。(《孔子世家》) (辅助,改动)
  7、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让公子曰。(《魏公子列传》) (责备)
  8、以是知公子 恨之复反也。(《魏公子列传》) (遗憾)
  9、平 伐其功(《屈原列传》) (自夸,炫耀)
  10、自矜功 伐,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项羽本纪》) (功勋)(逞。)
  11、人 穷则反本。(《屈原列传》) (陷入困境)
  12、厚 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 (礼物)
  13、至秦,持千金之资 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刺客列传》) (礼物)
  14、后五年,吾妻来 归,时至轩中。(《项脊轩志》)(古代女子出嫁) (归:出嫁)
  15、而皆背晋以 归梁。此三者,吾遗 恨也。(《伶官传序》) (归附)(遗憾)
  16、穷饿 无聊,追 购又急。(《指南录后序》) (没有依靠)(悬赏捉拿)
  17、吾闻汉 购我头千金,邑万户。(《项羽本纪》) (悬赏征求)【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购:悬赏捉拿】
  18、张良曰:“秦时与臣 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项羽本纪》) (交游,交往)
  19、此所谓“ 资怨而助祸”矣。(《刺客列传》) (助长,帮助)
  20、 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太史公自序》) (推究……本源)
  2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 逆军吏。(《刺客列
  ……
  2023届高三语文核心素养新学案
  (第7期)
  文化知识篇
  一、古诗释义
  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狭义则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二、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早期的诗
  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
  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四言为主的句式和重叠反复的章法,也是这一时期诗体的主要特色。后来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
  在战国后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到了战国时期,在南方的楚国华夏族和百越族语言逐渐融合,其诗歌集《楚辞》突破了《诗经》的一些形式限制,更能体现南方语言的特点。楚辞是在楚地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以屈原为其杰出代表。楚辞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