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语言运用之情境式补写学案
- 资源简介:
约14120字。
liguilin1970语言运用之情境式补写(解析版)
初中要求 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高中要求 4-1能根据具体语境和表达的目的、要求,运用口头语和书面语言,文从字顺、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初中阶段考查形式:主观题,轮考点。
高中阶段考查形式:主观题,一般是语境衔接,补写三个句子,偶尔也有客观题。
情景式衔接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之一。
“情境式衔接”是考查的核心和重点,基本上全国各套卷年年必考。无论采用何种题型,衔接题从未“缺席”过全国卷。考查的题型“活”。或用客观题,或用主观题;或用复位题,或用补写题;或同时用两种题型。考查的重点“显”。虽然题点、题型在变,但有一个重点很突出,那就是情境补句。该题型近5年来,都是必考题。考查的趋势“综”,命题趋向综合性、情境化,即提供一个语段,与词语、病句、修辞等一起考查,尤其是情境补句题,更多的是与其他考点综合考查。
有时候需要补写三句,有时候需要补写两句。
语句的连贯指的是-一个语段的各个句子之间,或者是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之间,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接得上、扣得紧,意思一贯而下,话题前后统--,合乎逻辑、事理,词句前后照应,搭配得当,脉络清晰,文气顺畅,能够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连贯题常有三种命题形式:语句复位、句子排序、补写句子。
(一)语句复位
1.词语复位。词语的复位题主要是指词语的衔接,涉及连词的关联作用、副词的语法功能,个别还有动词、代词的语法功能等,主要还是考查语言的表达连贯。解答词语复位题目可采用以下步骤:
第一步,通读语段,摸清语段主要意思、组成部分、结构关系以及关系性质。
第二步,对选项中给定的关联词语所能表达的逻辑关系做准确理解辨别,再根据语段表达意图做出选择判断。利用关联词语成套搭配使用的特点,可以根据已有的推断要选的。
第三步,恰当运用排除法,利用有把握的点把干扰选项先排除从而缩小筛选范围,基本确定选项。
第四步,将暂定选项代入语境中验证,是否通顺、连贯,确定答案。
2.句子复位(选用句式)
句子复位(选用句式)是指将某段话中的一句或几句抽出来,另设一组与之相近的选项,供考生从中选取原句。解答这种题目,可从以下角度入手:
(1)保持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不变)。话题一致,即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密切相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集中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若语段中间转换了话题或陈述对象,必然会影响到语意的连贯。
例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日一组拍自南极科考站附近的照片引发关注,照片里的雪竟然不是白色的,而变成红色和绿色混杂的“西瓜雪”。有研究人员分析,( )。雪衣藻十分耐寒,广泛分布在北极、南极及其岛屿等极端冰雪环境中。
A.雪变色是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的结果
B.雪变色是因为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的大量繁殖
C.微型藻类雪衣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D.雪衣藻这种微型藻类大量繁殖引起了雪变色
A解析 文本从南极雪变色现象说起,介绍了变色的原因。从括号前后内容来看,括号内的句子应是对前面雪变色现象的分析,并能引出“雪衣藻”这一后文叙述对象;A、B两项的叙述对象是“雪变色”,C、D两项的叙述对象是“雪衣藻”,因此排除C、D两项。再比较A、B两项,前者说“雪变色是……的结果”,后者说“雪变色是因为……”,前者与括号前的句子衔接更紧密。
(2)保持句式--致(结构统一)。句式一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