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780字。
《一段最古的长城》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把握文中体现出来的对创新精神的赞颂和加强民族团结的愿望。
【教学重点】
1.文章总体思路的把握。
2.作者对赵武灵王的评价。
【教学难点】
1.叙议结合的写法。
2.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教学方法】
1.比较阅读法
2.探讨分析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游戏:通过下面给出的四个提示词语,猜一建筑。
秦始皇 《世界遗产目录》 防御 好汉
答案:长城
(说明:长城主要是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将以前战国时期各国修筑的工事加以连接和修补,1987年进入《世界遗产目录》,它是古代的防御工程,现在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一说。故选择以上四个词语。)
通过这一游戏环节引出本课主题──“长城”,这样设计可以创设一种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古今长城。
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通常是指秦始皇从公元前214年起修筑的,一直修到明朝,历时2000多年。它东起山海关,穿过高山,越过深谷,伸延于沙漠和草原,一直到达终点嘉峪关。总计长度达五万多公里,可谓“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
长城是由关城、敌楼、烟墩等组成的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历代修筑长城都依照“因地势用险要塞”的原则,关城隘口或建在山峡深谷、危崖绝壁之间,或建在河流转折之处,或建在交通要塞,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在长城沿线的交通要道上设有关隘或关城,并派重兵镇守。长城上的著名关隘有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等。
这一部分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介绍,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通过对长城的介绍,加深学生对我国这一古迹的了解,同时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如今的长城,早已完成了它的军事使命,但这凝聚着中华民族历代劳动人民勤劳、聪明、智慧和血汗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