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学常识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文学常识专题教案 <br>
张广祥 作于 2003年4月13日 <br>
<br>
高考考点:<br>
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br>
考点阐释:<br>
1 中国古代作家所处的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br>
2 作家的代表作及艺术风格<br>
3 某些作家的字、号、别名、笔名<br>
4 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的分类及特点<br>
5 在文学史上有影响的文学流派、文学团体、文学运动<br>
内容指向:<br>
1 突出重要性、一流性<br>
重要:指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并对当代或后代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作品及这些作品的作家。<br>
纵观1994-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可以发现在中国作家及代表作品的命题方面,所取材料都是重要的、一流的,所以备考时,对各个时代的重要的、一流的作家的姓名、字号、籍贯、生活时代、代表作品、文集的名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都应准确熟记。<br>
例如: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全唐诗》收集48900多首诗歌,2200位诗人,从帝王后妃到民间作者,从大家名流到无名氏,都广为收录。从应试需要考虑,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唐诗,但一定要了解、熟悉唐诗,要特别熟悉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位诗人及其作品的有关知识,因为他们代表了唐代诗歌的辉煌成就。<br>
2 重视课本 适当迁移<br>
从多年的高考语文命题来看,考查中国作家的知识基本上还是以课内知识为主,再加上今年是新教材实行的第一年,这一特点将更加明显.由于高考的竞争性与选拔性,命题又会涉及一些课外的知识,而课外的又往往是课内知识的迁移或延伸,如:笛福的《鲁禀逊漂流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这就体现了命题的特点:重要性、一流性。多年来,并未出现艰深、冷僻的偏题、怪题。<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