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诗歌表现手法复习学案
- 资源简介:
约7220字。
高三诗歌表现手法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 熟记诗歌表现手法的术语并理解其用法。
2、 能准确判断诗歌的手法并规范答题步骤。
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现技巧、艺术技巧这些概念大同小异,可以归结为都是手法的运用。而表现手法又可以细分为: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和抒情手法四类。
表达方式
记叙 【概念】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例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赏析】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描写 【概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例句】 (杜甫《漫成一首》)
【赏析】诗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 【概念】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赏析】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 【概念】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例句】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赏析】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描写手法
虚实结合【概念】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例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
【赏析】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正侧结合 【概念】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例句】“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
【赏析】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动静 结合 【概念】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例句】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赏析】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点面相结: 【概念】“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可以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