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件约12600字。有详细的考点解析,以2004、2005年的高考题进行分析与点评,深入细致。
邳州市宿羊山高级中学 科技文阅读 教案
梁龙岗
〖教学目标〗
1.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有效地提高现代文的阅读质量。
2.把握三种“思路”,学会现代文理解、筛选、推断的策略,从而有效地提高正答率。
〖要点阐释〗
所谓科技文,是指研究自然科学与技术的文章。高考中选用的科技文往往反映的是当今人类最先进的科技水平和最新的科研成果。科技文阅读是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归纳文章要点、理解分析文章内容为主要目标的阅读行为。科技文的内容范围很广,可能会涉及到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学以及当代最新的高科技知识,但其阅读目的并不是为了弄清楚这些知识本身,而是借助语文的学习方法和规律,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具体来说有以下四点。
1.理解文中重要语句
2.分析和筛选信息
3.归纳文章要点
4.理解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基本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只有这样,才能总体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只有这样才不会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错误。
第二步,针对试题,尤其是选项,到原文中找相关语句。这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切不可忽视。
第三步,把选项和在原文中找到的相关语句进行比较,作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
〖考点解析〗
高考测试的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主要包括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表现作者主题思想的词语,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的词语,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有比喻、借代等意义的特殊词语,根据语境有临时义的词语。总之,这些词语或是指作为说明对象的概念,或是指承载信息量大的词语,要求的是理解它“在文中”的含义,而不是词典上的意义。命题虽落在词语上,实际考查的是依据文章信息进行理解分析的能力,必须经过逻辑分析对词语的意义作出准确的定位。做这类题平时要养成释词看篇的阅读习惯,不要孤立地看词语就词论词,而是根据语境看词语意义。
文中重要的句子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
(1)含义较含蓄,利于发挥的句子;
(2)表现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文眼”;
(3)内容较丰富,比较形象生动的句子,即警示句、矛盾句、深化句、引用句等;
(4)文中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等;
(5)容易理解错误的语句,如科技文中的长句;
(6)较难理解的比喻句。
句子的理解跟词语的理解,其考查方式接近,解题的关键仍是关注上下文,在考句本身要点的解析上下工夫,同时要对不同关键句的作用有一般性的了解。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必须在阅读时把注意力放在文章的重要内容上。这些重要内容包括:
(1)文章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
(2)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阐述;
(3)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在筛选文中重要信息时,特别要注意提示句、归结句、中心句、过渡句、形象句等。有时,文章对主要信息的阐述,呈多方位多角度的复杂性,要真正掌握一个新信息,把握住文意,必须掌握它的本质特征。在许多文句中,略过那些无关的或次要的信息,辨别、筛选并整合出对某一概念的准确解释和阐述。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研究文章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就是层次关系,它有一定的表现形式。它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能力要求:
(1)能正确划分文章(文段)的层次;
(2)能理清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议论文的论证结构;
(3)能将打乱了的语言材料按一定思路理顺;
(4)能将从文中抽出的文句复原。 答题时,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文体和文章学知识。如说明文的一般说明顺序、方法等。还必须注意,把握文章形式的同时要以把握文章的内容为前提。当然,文章的具体结构是复杂多样的,在分析时不能拘于成见,要具体文章具体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对文章分解基础上的综合,要求提纲挈领,以点带面。归纳是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能条分缕析,说明它有几层意思。概括是对材料具体内容加以概括,说明它有几个要点。它要求我们:
(1)对具体内容能加以概括;
(2)对抽象内容能加以阐发;
(3)对含蓄内容能加以解说。
需要说明的是,概括中心思想必须以归纳内容要点为基础,但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要求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社科类作品、文学类作品,由于表达方式灵活多变,中心思想的表达或显现或含蓄,或直接或曲折,解答难度相对高一些。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其表述因文体、风格、表达需要等的不同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有差异。有的直接说出,有的间接表现(如取譬设喻);有的集中议论抒情,一目了然,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如抓住一些议论性语句。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性词句,如“认为”、“觉得”和一些主旨句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通篇把握整篇文章的大意是最基本的要求。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是近几年特别注重的一个考点,它是对人的潜在能力的测试。推理和想象,不是凭空进行的,要有理有据。有时,阅读材料没有给出现成的结论,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就近年来的高考看,这种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能力的考查,大多数是有关自然科学方面的信息资料。目前高考已拓宽了测试的领域,有关社会科学方面的材料也已经应用,这就要求考生要适当扩大阅读面,拓宽知识视野。
〖方法技巧〗
常见的十种设错类型(具体见阅读材料)
〖典型例析〗
(2004年全国卷)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人体干细胞
人类胚胎干细胞是人类胚胎发育早期——囊胚中未分化的细胞。囊胚外表是一层扁平细胞,可发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中心的腔称为囊胚腔,腔内侧有内细胞群。内细胞群在形成内、中、外三个胚层时开始分化,内胚层分化形成肝、肺和肠等,中胚层分化形成骨胳、血液和肌肉等,外胚层分化形成皮肤、眼睛和神经系统等。由于内细胞群能发育成完整的个体,因而这些细胞被认为具有全能性。
成人身上也有干细胞,主要分布于骨髓、血液、大脑、胰腺等处,比如骨髓和血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