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系列复习文言文阅读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6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1/16 20:53:13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9900字。
高三语文系列复习--文言文阅读(一)
主备课人:  王俊   
高考回顾
高考文言文阅读,选文500字左右,叙事性强,涉及一个或几个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主要人物的品德(特征),具体体现及其评价。
  考生一般比现代文考得好。
文言文阅读,不选古代的白话文,而是典范的文言文作品,但要有适量的常用词汇,典章制度、职官较少,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较为松散,少用典故,有常见的文言句式,不选专门性的学术著作,只是一般的说理,没有复杂的背景材料,不(或少)涉及历史事件,历史典故。--"浅易"文言文("浅易"相对而言),但避熟就生,不能被考生猜中。2001年始已不避熟就生,不再怕考生猜中,而是对文本重新改写、组合。2003年材料选自两段不同的典籍。
近几年高考文言文选文内容:依法治国,做人要刚直、抗上(97年);教子要方正(98年);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处事有艺术(99年、2000年);抓住机遇、展现军事才能(2001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2002年)等,都富有教育意义,都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03年度文言文阅读材料反映的内容同前几年有了很大的不同,过去几年较多侧重于反映忠孝节义的内容,这当然是必要的,现在选用反映一个复杂历史人物的言与行,也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学生应当接触各种内容的文章。 
全国高考命题组秘书张伟民先生指出:"在文言文测试方面,文言虚词和实词的考查与课文联系非常密切。考查文言虚词和实词实际上是对知识内容的测试,但这部分知识对于学习文言文是必不可少的,不掌握这些内容,就谈不上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因此,文言文试题的段子虽然选自课本以外,但所考查的知识却都在课文以内。考查文言知识不能扩展到课文以外,否则就强人所难,测试的效果也不好。"(《语文高考和教学改革》)
复习的重点应放在实词(主要考实词,要能读懂;虚词有限,18个)和翻译上。
试卷结构:Ⅰ卷(前4题)12分,全是单项选择;Ⅱ卷,翻译,8分。比分由18分增至20分,2004年选择题由5小题减少为4小题,翻译由2小题增加至3小题。难度有所加大。
考点分解
1,理解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注意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些词,否则不会考你;注意词义的多义性,包括活用)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 则、者、之。(18个)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极少的数词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难度加大:2004年比分由5分增加至8分,由2小题增加到3小题;
采用直译为主的方式,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2,分析综合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这两点要求把握全文文意,答出某个说法的依据、某个事情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辨、了解在叙述某件事或阐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看法,要求从文中筛选出自己的看法。
这三点是2000年开始作为要求的,借鉴现代文阅读的考查方法。
一、文言实词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