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5份)
- 资源简介:
共5份。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亲爱的爸爸妈妈》.doc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doc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蜡烛》.doc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芦花荡》.doc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1单元《新闻两则》.doc
《新闻两则》
《新闻两则》是人教版第一单元战争题材的作品,是毛主席亲自撰写的新闻稿。文章兼顾新闻稿和战争题材这两个主题。它真实地报道了我军渡江情况,宣告了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报道强调了我军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和这一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
本节课是初二教材,新闻体材。从心理上,学生对这种刚接触的体裁有着懵懂而好奇的心理,老师应该抓住学生这种好奇心,因势利导。在讲课文内容的同时,让同学们掌握新闻结构,进行实践创作。从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分散,爱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些特点,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并创造机会。
1.了解新闻的体裁格式和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2.积累“鄂、豫、绥靖、阻遏、锐不可当”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3.理清新闻的结构,感受解放战争中我军的英勇气势以及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阶段的伟大气势和大无畏精神。
把握新闻的结构要素,理解文章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的特点
理清两则新闻的结构,品析新闻的特点,并进行课堂训练,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两课时
通过“看看﹑读读﹑想想﹑说说﹑写写”主动参与课堂,完成学习任务。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
现实世界风云变幻,街头热议五花八门,同学们,你们是怎么了解这些信息的呢?对,是新闻。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伟大领袖毛泽东毛泽东之手。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第一篇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芦花荡》
本篇课文处于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都是战争题材的作品。学习本单元,教材要求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而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一个活跃在芦花荡里的对敌斗争的老头子的英雄事迹。作为一篇小说,具有传奇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环境和精彩的情节。所以本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
八年级的学生对小说已不陌生,对小说的阅读已有了一定的认知分析能力。授课时调动学生发散思维,人人有话说。尤其是关注那些平时不爱讲话的孩子,鼓励他们勤于思考,敢于发言。通过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让那些阅读书评较好的同学参与到互评环节中,促其养成敢于争鸣,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让各类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与提升。
1.休会本文雅致隽永的环境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感知文中景随情移的写作手法。
4.培养的爱国热情,认识到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是不可征服的。
1.景物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2.带领学生体会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形成的别具特色的景物描写。
3.整体感知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1.景随情移,情景相生的描写手法。
2.人物性格的探讨研究。
两课时
1.创设情境
2.引导点拨法
3.对话教学法。
4.自主探究
(一)、激情导入
在古老的燕赵大地上,有一片富饶的水域,她仿佛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广袤的华北平原上,映射着美丽的光芒。她就是:白洋淀。
古往今来,白洋淀不仅以他的美丽的环境,富饶的物产而闻名遐迩,更令人广为传颂的,还有她光荣而悲壮的革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