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课时,约7800字。
正确使用虚词 (D)
一、教学目标:
1、 明确虚词的概念;
2、 熟悉高考题型,总结考查规律;
3、 明确关联词语的作用及成套使用的特点;
4、 学会修改滥用、误用的虚词;
5、 通过适当的练习测试加以巩固。
二、教学重点:
句间逻辑关系的理解(并非仅仅是关联词本身),介词(关于、有关、对于,从、由、在……)的使用,以及表示频率、程度的副词(如往往、一再、再、又、稍微、多少……)的使用。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语句表达的意思,从句间关系来判定选择虚词。
四、教学时数:五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明确考纲要求,熟悉高考题型,总结规律。
二、教学程序:
一)、明确考纲要求:正确使用虚词,能力层级D级。
二)、熟悉高考题型:
1、(93年)参加研讨会的全体学者对汉语或英语都很精通。
__错用,从上下语境来看,有“都”,所以“或”应改为“和”。
2、(95年)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 )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从“逐步”与“逐渐”中选择填空)
――“逐步”指“一步一步地”,而“逐渐”指“渐渐”,根据语句上下文,选用“逐步”得体恰当。
3、(99年)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误用,“进而”是“继续往前、进一步”的意思,文句中不能表示出此意,只是对前面的总结。
4、(2000年春)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遇事不够冷静,甚至流于意气用事,使他的看法不能被对方接受,而这些看法本来可能是正确的。
B、消费者一旦被认定受到经营者的精神损害,经营者将支付至少五万元以上的精神赔偿。
C、其实,细究起来,“华夏汉民族文化”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稳定的范畴。
D、小男孩吃力地推着车,但无论如何也推不上那个土坡。我上前帮了他一把,趁机向他聊了起来。
__答案:A
B中“至少”与后文中的“以上”重复。C中“并非”含有“并不是”之意,与后文“是”重复。D中“向”应改“和”“与”等词语,这可根据语意判断,“向”与后边的宾语产生方向性的意思。
5、(2001年春)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他的艺术见解独到、深刻,近年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迎。
B、既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又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能称为完全的或健全的人才。
C、警方还发现这个邪教组织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页上就有不少蛊惑人心、反科学的内容。
D、在中国和与中国签署协议的37个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