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0/8 18:48:5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900字)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新化四中     刘琦
教学目标:1、明确考点要求,掌握四种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2、能够根据上下语境理解和辨别文言句式。
3、熟练掌握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4、能够熟练运用文言句式和用法翻译文句。
教学难重点:1、能够根据上下语境理解和辨别文言句式。
2、熟练掌握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3、能够熟练运用文言句式和用法翻译文句。
教学方法:讲练法
教具:CAI课件
教学课时:讲解知识:三课时,练习三课时
一、高考考查类型
近年来,这一考点的考考查类型有两类,一类是理解文言词语涉及词类活用;一类是翻译文言句子涉及特殊句式用法。例如:2004年高考浙江卷第11题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家歙州                         家:定居。
B.君行坏堰                         坏:使……毁坏。
C.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           知:主持、执掌。
D.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     可:符合、适合。
本题考查对言实词的理解,但涉及词类活用现象。A、C、D三项解释是正确的。A项中的“世家歙州 ”中的“家”是名词作动词用,“定居”的意思;C项“知县事”的“知”作动词用,支配后面的宾语“县事”,“主持、执掌”的意思;D项“可其意”的“可”作动词用,“符合”的意思,支配后面的“其意”。而B项“君行坏堰”中的“坏”是形容词,修饰后面的“堰”,没有使动用法,“坏堰”受前面的动词“行”支配,全句是说“许逖巡查坏毁的河堰”。属于第一种类型。
又如:2004年高考广东卷第15题
1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 2 )不识吾子奚以知之?
( 3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答:(2)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3)从古到今,没有听说使他的臣民窘迫而(自己)却能没有危险的
文言句子翻译是考查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本题(2)(3)小题分别涉及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而且是否理解清楚成了能否顺利翻译全句的关键。第(2)小题,“奚以”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相当于“以奚”,即“凭什么,根据什么”。第(3)小题“穷”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困窘”的意思。属于第二种类型。
二、考点预测
今后高考,一方面不会设题直接考查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或词类活用现象,另一方面会在翻译句子或理解词语题中涉及文言句式、词类活用共五种情形的考查。无论怎样考,都不能会体现“不考术语,重在理解”的原则,不会要求考生支死记硬背一些抽象的语法范畴,而是着眼于理解和运用,即考查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理解和辨别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三、复习方略
1、借助典范例句,分类辨识
这是一种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方法。不是死记一些抽象的格式,而是要结合课文中的典范例句,比较其基本格式及标志词,找出其共同特点,从而分类辨识各类文言特殊句式。在阅读训练或考试是钥匙时,将试题选句与例句进行比较判断,从而做到举一反三,提高效率。例如:掌握宾语前置句,在弄清楚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定义特点及其规律后,只要记住下列句子:“彼且奚适”“古之人不余欺也”“惟兄嫂是依”“何厌之有:,就可以去套类似的句子而做出判断,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了。
例:选出与“古之人不余欺也“的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A、毋吾以也      B、不吾知也    C、如或知尔   D、则何以哉
2、对照现代汉语,比较辨别
有些特殊句式或用法与现代汉语无太大差别,如主语省略与今天基本相同,再如“……为……所……”“……于……”表被动,某些词类活用在今天仍在使用,那么我们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寻找相同点,轻松确定其句式或用法。也有一些特殊句式和用法今天已经不再使用,但保留在今天经常运用的成语熟语里,如“唯利是图”的宾语前置,“弱肉强食”的被动句式,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起来,加以类比,找出相同点,从而确定其句式或用法。而大多特殊句式和用法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别,今天已经不再使用,那么,我们应着眼于二者之间的不同点,看文言文的这一语句现代汉语怎么说,从而确定它属于哪一种句式或用法。
3、立足语境语感,揣摩把握
着眼于对文意的理解,培养语感,在整体语境中揣摩和把握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用法的特点,有助于防止错误解读,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尤其是确定省略的成分或理解词类活用,更要依赖具体的语境来有效地把握。如理解《季氏将伐颛臾》中的“既来之,则安之”一句,若是孤立地看,可能是会受现代汉语的影响而误解为“既然来了,就安下心来”但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来看,结合起来上文“远人不服,修文德以来之”进行揣摩,则可推断“来”和“安”老师使动用法,分别相当于“使……前来归顺”和“使……安定生活”的意思。在阅读训练中,我们一定要将有关选句放到具体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乃至全篇,仔细体会语感,制订语意,并进行比较辨别,从而准确判断其句式特点或活用现象。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