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诗歌对比鉴赏教案
- 资源简介:
约5370字。
《诗歌对比鉴赏》教案
一、教学内容:
古诗词的对比鉴赏
二、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第一轮诗歌鉴赏知识的回顾梳理,找到对比鉴赏的设题角度,明确试题考点,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2.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明确答题步骤;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提问式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比较分发方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高考诗歌比较鉴赏的设题角度。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平台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方法:三案六步教学法
一 目标导航
古典诗歌的鉴赏是高考的重要内容。从近几年的高考题型来看,它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于古代诗文阅读的要求表述为: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通过分析2005-2008年全国各省市古典诗歌考查的组卷方式,我们发现,采用两首或两首以上的诗歌进行比较鉴赏的命题方式越来越成为热点,在一段时间应该是诗歌鉴赏的方向,如:2005年全国16套高芎卷有4套试卷,2006年全国17套高考卷有3套试卷,2007年全国19套高考卷有5套试卷,均是通过对比鉴赏来设题。
二 自主学习
v 回顾第一轮复习诗歌鉴赏知识
v 形象
v 语言
v 表达技巧
v 思想内容
v 作者观点
三 合作探究:
以题为例,探讨诗歌对比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3.1 体会不同诗歌体裁及意象比较
2003年春季试卷(全国卷)
闻 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
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
高斋闻雁来。
寒 塘
赵 嘏
晓发梳临水,
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
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这两首都是抒发____。
参考答案:(1)五言绝句 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