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现代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10/16 15:53: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16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级。此类试题的难度主要在于:①以有关文学鉴赏知识和能力为基础,②结合试题要求把握好下笔的角度,③运用自己的语言恰当地概括出有关答案要点。<br>
●难点磁场<br>
[试题](文见“难点31”“鉴赏现代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语言”部分)<br>
1.(★★★★)作品将“父亲”放在“新年”中描写,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br>
答:                                                                        <br>
2.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br>
A.篇首《中学生》约稿并非闲笔,它与篇末“他还没有做中学生哩”等文字遥相呼应,传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br>
B.第③段“是的,自从我能记忆起……居于最前列”一句,有承接过渡的作用,从而使文章的时空转换严谨自然。<br>
C.第④段“那时街上讨债人的行灯还正往来如鲫”的描写,其最主要的作用是突出“我家”怡然自乐的生活景况。<br>
D.父亲紧皱眉头踱步与毕恭毕敬地跪拜祖先遗容,灯节的热闹气氛与父亲的悲怆音调等对比描写,使“父亲”形象更加鲜明。<br>
E.作者的文笔十分朴实,而“父亲”的形象极其鲜明,作品的思想感情也非常深沉真挚,足见作者文字功底十分深厚。<br>
●案例探究<br>
[案例1](★★★★)(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br>
(1)第二段中所说的“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的行为”指的是什么?最后一段中“你”的运用,所起的作用是什么?<br>
答:                                                                      <br>
(2)本文结尾,在“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所得的启示”之后,作者又加上一句“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这样结尾含有什么用意?请试作分析。<br>
答:                                                                      <br>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E级。<br>
知识依托:有关阅读知识,人称的特点与作用,文章结尾的特点与作用等。<br>
参考答案:(1)指对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的破坏。最后一段中“你”的运用营造了一种与读者交流的情境和氛围。<br>
(2)①把树叶拟人化,使树叶获得了主体的位置。②照应了“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的观点。也可答“表达了人与树叶具有平等的地位的思想”。<br>
错解分析:答案答不到要点上,或较空洞,不能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br>
方法技巧:对于某种写作手法的作用,首先要了解这种手法的一般性特点与作用,然后在做题时要结合试题有关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与鉴赏。<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