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课时,约5300字。
如何鉴赏诗歌的意境(教师版)
复习目标:
1、了解诗词意境的涵义。
2、掌握分析意境的方法。
3、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如分析意境。
复习的方法:以历年的高考试题为范例和模板,总结体悟意境的程序和要义,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年的高三复习备考。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习题试探
1、阅读下面一唐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1)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这首诗的意境清新明丽:夜深人静的时候,朦胧有月光斜斜地映照立夏 村落里的人家,家家的庭院都是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辽阔的天空中,似乎也被夜的静寂所感染,连云彩也不敢随意飘动,只有一轮斜月和横斜的北斗南斗在默默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然而,就在这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际,敏感,的小虫却首先感受到了夜晚空气所散发着的春的信息,因此情不自禁地鸣叫起来,直声音是那样的清脆、欢快,而诗人也在虫鸣声的启发下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发现透过窗纱能够隐约看出一丝新绿。在这首诗中诗人没有选取花于鸟鸣、冰消雪融等常见的春的标志,而独独以静谧的月夜为背景,采用了静中有动,以动衬静的写法,表现了对春天来临的无比喜悦之情。
(2) 这首诗中的哪一句与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有异曲同工之妙。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2、阅读下面一唐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东归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
(1)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辽阔深远的意境。落叶萧萧的寒秋,在临近荒凉冷落的古堡旁,作者送友人远行,当时旭日东升,整个荆楚大地秋高气爽,朝霞绚烂,面对着高耸的山峰,浩荡奔流的大江、飒飒吹拂的秋风,灿烂的朝阳,无论是临行的友人还是送别的作者自身,都常见得胸中荡漾着一股豪气。这里的意境是辽阔奇的。接着作者想象一面目送归舟孤零零地消失在天际,一面遥想江东亲友大概正望眼欲穿,切盼归舟从天际飞来,而且他又进一步联想到:归客将遇见哪些故人,受到怎样的接待,这是对友人此后境遇的关切。最后作者又由想象回到了现实当中,写当此送行之际,开怀畅饮,设想他日重逢,更见惜别之情。
(2) 这首诗和一般的送别诗在意境在有什么不同?
一般的送别诗多写离别时的哀伤与惆怅,但这首诗写送别而不伤离别。如离别,诗人只对深秋的苍凉气氛稍事点染,便浓墨重彩地纵横写去,营造出了一个山高水长、扬帆万里的辽阔深远的意境,于依依惜别的深情之中,还闪现出对日后重逢的遐想。
3、阅读下面一唐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江雨霏霏江草齐”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和意境?
意思是说:江南的春雨密密麻麻细如牛毛,霏霏细雨如烟似雾般地笼罩着大地,天地间一片迷蒙,而因为雨水充足,气候温暖,所以春草疯长,江南大地到处碧草如茵,这样的景色轻柔婉丽而又给人以如梦似幻的感觉,使人感到迷惘惆怅。意境缥缈哀婉。
(2)“六朝如梦鸟空啼”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此句紧接着首句而来,写在霏霏细雨、如茵碧草之间隐藏着一座已经荒凉破败的台城。这里百鸟啼鸣,春草碧绿,是动植物们的乐园,可是曾经在台城追欢逐乐的六朝统治者却早已成为历史上的过客了。从东吴到陈,三百多年间,六个短命的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覆亡。它们个个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使人眼花缭乱,给人以如梦似梦的感觉。当年豪华壮丽的台城现在已成历史遗迹,这里荒凉颓败,只有不解人世沧桑的鸟儿在发出欢快的啼鸣。作者在这里抒发了忧国之情,担心唐王朝会重演六朝悲剧,所以这句诗在缥缈的意境中流露出了浓重的伤感情绪。
知识梳理
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