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学案:语言策略与技能2(5份)
- 资源简介:
语言策略与技能2
课时10 语言连贯之语句补写——精读语段,精确推导..docx
课时6 辨析修改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病句——抓住病症,找出病因.docx
课时7 快速诊断并精准修改病句——“标志”判断,对症下药.docx
课时8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理解语意,掌握用法.docx
课时9 语言连贯之语句衔接——保持一致,代入恰当.docx
课时6 辨析修改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病句
——抓住病症,找出病因
课堂讲义
复习任务 掌握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的类型及其辨析方法。
活动一 辨析表意不明
一、指代不明
请具体分析下列病句的病因,并思考其辨析方法。
1.这位前方记者采访到的专家表示,C919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位”是指“前方记者”还是指“专家”?指代不明。
2.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可以理解为他生活中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他银幕上的形象,表意不明。
3.班会上,李明建议开展读书活动,陈新建议开展影评活动,我同意他的意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是同意李明的建议,还是同意陈新的建议?句中的“他”指代不明。
关注指示代词
在句子中指称或区别人、事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指示代词分近指代词(这)和远指代词(那)。句中使用代词有使语言简洁的作用。但由于句子结构成分复杂,往往有多个陈述对象对应一个指示代词或多个指示代词对应一个陈述对象的情况,这就容易出现指代不明的问题。辨析时要关注句中的指示代词,如“这”“这些”“其”“此”等。
二、歧义
(一)因“结构不定”造成歧义
请具体分析下列病句的病因,并思考其辨析方法。
1.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工人的女儿自强不息、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对青少年观众很有教育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身患重病”的是谁,是“工人”还是“工人的女儿”?表意不明。
2.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两个”修饰谁,是“目击者”还是“弹壳”?表意不明。
3.他在某杂志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是他在文章里批评别人很多还是别人对他的文章批评很多?“批评”的施动者和受动者不明确。
4.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差旅费,安排住处,领取出席证的
……
课时8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理解语意,掌握用法
知识清单(二)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一套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标点符号有助于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语气,准确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
一、点号的基本用法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是针对句子内部结构层次的。对于点号,要明确点号表示停顿的时间长短关系:顿号<逗号<分号<冒号<三个句末点号(句号、问号、叹号)。
(一)顿号、逗号、分号
顿号、逗号、分号表示句子内部大小、性质不同的由短到长的停顿。
1.顿号
用 法 内 涵 例句(词)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为区分层次,大的并列结构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并列谓语和并列补语,中间不用去打顿 并列性谓语之间和并列性补语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集合词语结构紧密,不能用顿号隔开来。 “中小学”“师生员工”中间不能用顿号。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中间不能用顿号。 他看上去十七八岁的样子。
多个(三个及三个以上)引号、书名号并用,中间不能用顿号 “大宅子”“鱼翅”“鸦片”分别比喻什么?
连词前不带顿 并列短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等,连词前不能用顿号。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是想一睹她的风采,或让她签一个名。
……
课时10 语言连贯之语句补写
——精读语段,精确推导
课堂讲义
复习任务 能够根据语境,补写出恰当的句子,保证语言的连贯。
考情微观
年份卷别 设题形式 命题特点
2021全国甲、乙和新高考Ⅰ、Ⅱ 采用主观题形式,与其他考点如概括、句式变换等一同考查 (1)语段:①以说明性为主,兼顾议论性。②内部层次性、逻辑性强:上下句之间、首尾句之间均有一定的逻辑照应,语意紧密。③由4~5个句子组成。
(2)句子:①要补写的是三个句子;②类型有领起句、展开句、过渡句、总结句,中间句或展开句居多。
(3)答案:①简练,每句一般不超过15个字。②答案中的关键词(包括内容与形式的)多在语段前后句中出现过。
(4)趋势:高考命题综合化的要求,会把它与其他考点放在语段中一起考查,且语段由原先一个大语段增至由2~3段组成的更大语段。
2019—2020全国Ⅰ、Ⅱ、Ⅲ 采用主观题形式单独考查
知识图要
活动一 精读语段,把握意脉(补写第一步)
解答语句补写题,一般分三步:第一步是阅读语段——确定中心,理清脉络;第二步是推导句子——明位置,看联系,抓暗示,推导出要补写句子的表达内容和形式;第三步是检查验证——代入检验,以求连贯。其中第二步是最核心的工作。
第一步:阅读语段——确定中心,理清脉络
(2019•全国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