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教学案:非连续性新闻、报告等文本的阅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3/21 8:23:4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2430字。

  非连续性新闻、报告等文本的阅读
  一 新闻文体知识学习
  一、非连续性文本
  1.定义及特点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指选取同一话题下不同表达样式的文本(多实用类文本)的片断组成的阅读材料(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包括符号、文字、图表等信息。其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非连续性文本”在现代社会运用广泛,其实用性特征十分明显。近两年高考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新闻材料就属于非连续性文本,学会从非连续性文本中获取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考生应该具备的重要阅读能力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十分重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强调“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考生语文实践能力、提高语文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则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学习任务群中加以体现。
  2.非连续性文本的新闻选文类型
  从2019、2020这两年看,高考选用的新闻文本,准确的称谓应该是“新闻材料”,不是完整的新闻篇章,这类材料主要节选自消息、特写、时评、通讯、调查报告等。
  文体 特点
  消
  息 基本
  特征    用事实说话,及时地报道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消息强调快、新、语言简明。
  要素    要素又称“五个w”和“一个h”(how):五个“w”,即“何时”(when)、  “ 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h即“怎么发生的”(how)。这五个“w”加一个“h”与记叙文的六要素是完全一致的。
  结构    消息的结构形式是多样的,常见的有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倒金字塔式和金字塔式结合模式、自由式等。
  特写 特写就是作者借用电影拍摄特写镜头的手法,通过形象描绘来再现现实生活中富有特征的片段,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的新闻体裁。特写一般用于再现重大事件的一个片段或者变化中的一个场景。文学手法运用较多,感情比较充沛,爱憎分明。
  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一般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调查
  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本质,寻找规律,总结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
  时评 时效性 时评是针对新近发生的问题或事实所作的评论,它兼有新闻和评论的双重特点。
  针对性 为什么要写、针对什么而写、要解决什么问题、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什么等,都应当十分明确。
  准确性 准确性是时评有没有生命力的一个关键。其不仅包括真实性,还包括科学性。它要求作者命题要明确,选材要准确,分寸把握要适度,分析要服人。
  说服性 在写作时多用摆事实、作对比、讲道理等手法,让读者信之、服之。
  二、了解新闻文体特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