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名篇名句默写
- 资源简介:
约11450字。
“名篇名句默写”是历年来高考的必考点。近几年高考对“名篇名句默写”题的考查难度加大,考查形式由依据上下句填充式默写,变成了近几年一直采用的情境式默写。情境式默写题无疑已成为高考考查名篇名句默写的主流题型,考生一定要高度重视。
突破一 准确把握“4信息”
信息1:题干直接体现所填名句的关键意象
这类信息往往就是所填写名句中的关键意象词语,默写时要紧扣此类信息联想相关的诗句。
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紧扣“黄鹤”“猿猴”(猿猱),即可明确所填名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信息2:题干直接表述所填名句的意思
这类信息有时就是对名句的翻译,因此,我们在默写时只要把“现代文”还原到“古文”即可。
《陈情表》中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的两句是“ , ”。
题干已直接提示所填名句的意思,故应填写:“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信息3:题干提示所填名句的位置
这类信息中往往有表明所填名句位置的词语,比如“开头”“最后”“收束”等,默写时检索定位,找寻答案。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收束”一词已提示了所填写名句的位置,再结合“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很明显空缺部分应该填写:“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信息4:题干提示所填名句运用的手法
这类信息往往明示应填写名句所运用的手法和效果,比如“夸张”“侧面描写”“对偶”等等,默写时学会联想,确定答案。
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了客人吹洞箫的场景,开始是正面描写,写洞箫的声音呜咽、不绝如缕,接着用侧面描写“ , ”来表现洞箫声音的悲凉。
情境中“侧面描写”已明示所用手法,“洞箫声音的悲凉”已明示表达效果。根据手法和效果,及前面的提示,可联想到应该填写的名句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其实,以上4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综合运用,从多个角度的信息中圈定名句,确保所填名句准确恰当,符合情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