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05
专题08+文言文阅读(押题专练)-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doc
专题08+文言文阅读(教学案)-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品资料.doc
本要点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翻译成现代汉语”。
“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基本包括三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能够概括其主要内容或含义;二是能够理解分句之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够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或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文言语句翻译题成为常考、必考内容,其分值也在逐年上升,因此,我们必须“取法于课内,积累于课外”。文言文断句,是考查考生诵读文言文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特别是对文言文语句的翻译和理解。近几年许多省份都考查了文言文断句。由此看来,文言文断句在今后的高考中将成为新的增长点,将有许多省份步入对文言文断句的考查,因此,在复习中,文言文断句不可忽视。
一、粗读,明白文章大意
针对文言文阅读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考生在第一遍整体阅读原文的时候,要找出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相关的地方圈点出来:①人有几位,如何称呼;②主角是谁,与他人有什么关系,有怎样的性格、怎样的品质,行为有哪些特征;③事有几件,由谁所为;④事与事有何关联,有什么思想意义。粗读时,对其中的某些细节,此时只要能“以意会之”,看懂七八成就可以了。
粗读文章,可采用以下技法:
1.以表明时间的词语为纲绳,去串起人物的一生经历。
古人写人物传记,大多以时间为序,表明时间的那些词语就像是一条条的纲绳,把传主一生所遇到的、所经历过的事情串联在了一起。所以我们在阅读人物传记时,抓住了这些词语就能把握传主一生的经历。
2.以表明官职的升贬为轴心,去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
古代人物传记所写的人物大多是朝廷重臣,所记的事迹也大多与治国安民有关,所以在记述人物时,往往以担任某某官职始,以升或贬为某某官职止。人物传记中官位的升迁或贬谪,表明了这件事情最后取得的结果,所以它就像是记述传主某件事情的一根轴,把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贯串了起来。
3.以传记的写作特点为楔子,去把握人物的性格和作者的观点。
古代人物传记,从司马迁开始就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那便是先交代传主的名、字、号,接着上溯到他的祖先,再写他从小就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才开始正式写他一生所做的几件主要事情,最后得到了什么封号,留下了多少子孙等。名、字、号以及死后的封号(谥号)这些看似可有可无的记载,往往与传主的思想品行有关,尤其是封号,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理想追求、志趣爱好,体现的是传主的性格特征等,绝非多此一举之作。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李天馥,字湘北,河南永城人。先世在明初以军功得世袭庐州卫指挥佥事,家合肥。有族子占永城卫①籍,天馥以其籍举乡试。顺治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博闻约取,究心经世之学,名藉甚。累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每侍直,有所见,悉陈无隐,圣祖器之。康熙十九年夏,旱,命偕大学士明珠会三法司虑囚,有矜疑者,悉从末减。寻擢户部侍郎,调吏部。杜绝苞苴,严峻一无所私,铨政称平。二十七年,迁工部尚书。河道总督靳辅议筑高家堰重堤,束水出清口,停濬海口;于成龙主疏濬下河。上召二人诣京师入对,仍各持一说,下廷臣详议,天馥谓下河海口当濬,高家堰重堤宜停筑,上然之。历刑、兵、吏诸部。
三十一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上曰:“机务重任,不可用喜事人。天馥老成清慎,学行俱优,朕知其必不生事。”三十二年,以母忧回籍,上赐“贞松”榜御书,勉以儒者之学;复谓:“天馥侍朕三十余年,未尝有失。三年易过,命悬缺以待。”三十四年,服阕,起故官,入阁视事。上亲征厄鲁特,平定朔漠,兵革甫息,天馥务以清静和平,与民休息。尝谓:“变法不如守法。奉行成宪,不失尺寸,乃所以报也。”三十八年,卒,谥文定。
天馥在位,留意人才,尝应诏举彭鹏、陆陇其、邵嗣尧,卒为名臣。为学士时,冬月虑囚,有知县李方广坐当死,天馥言其有才,得缓决,寻以赦免。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多为之所,别罪之轻重以居,活者尤众。事亲孝,居丧庐墓,有双白燕飞至,不去,人名其居为白燕庐。子孚青,进士,官编修。父丧归,不复出。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四》)
【注】①卫:古代九畿之一。为各级诸侯的领地及外族所居之地。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馥以其籍举乡试 籍:户口
B.束水出清口,停濬海口 濬:堵塞
C.卒为名臣 卒:去世
D.刑部囚多瘐毙,为庀屋材 庀:准备,具备
【答案】D
【解析】A.籍:籍贯。B.濬:疏通。C.卒:最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