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鉴赏诗歌之景物形象及其表现手法学案
- 资源简介:
约4460字。
温馨寄语:态度是最好的方法,认真是最大的聪明,习惯是抢不走的竞争力!
编号3. 鉴赏诗歌之景物形象及其表现手法
古诗默写日日练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秋阴不散霜飞晚,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__________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2、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色有无中。 (王维《汉江临泛》)
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商山早行》)
3、___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过桥分夜色,___________________。 (贾岛《题李凝幽居》)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征帆去棹残阳里,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回归课本 阅读《鹧鸪天》,回答问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1、诗歌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请具体分析。
诗歌描绘了一副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图。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高山耸入云端,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把墙院遮住了。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白鸟不时地飞上飞下,满池荷花,散发出柔和的芳香。整个画面清新淡雅,颇有些诗情画意。
2、本诗在写景状物上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请就其中一点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1)描写景物生动活泼,层次分明。前两句由远而近:远处郁郁葱葱的树林尽头,有高山耸入云端,清晰可见;近处,丛生的翠竹,像绿色的屏障,围护一所墙院周围。这正是词人自己的居所。靠近院落,有一个池塘,池边长满枯萎的衰草。蝉声四起,叫声乱成一团。这两句有远有近,三四两句,先写水面上辽阔的天空中,不时地有白鸟上下翻飞,自由翱翔;再写满池荷花,映照绿水,散发出柔和的芬芳。
(2)写景动静结合,形象逼真。写“林”“竹”“山”是静景,但运用了“断”、“隐”、“明”这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使这些近景顿时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写动景“”乱蝉“翻空百鸟”,形象活泼,生动传神。这样动静结合,生动的描写了一幅夏末秋初美丽的图景。
(3)写景有声有色有香,相映成趣。“乱弹”写雨后蝉的鸣叫;“翻空白鸟” 与“照水红蕖”红白相映,色彩鲜明;“细细香”则写出了荷花散发出的淡淡清香。意境清新淡雅,颇有些诗情画意。这样写来,有色有味,有动有静,从空中到水面两组景象相得益彰,组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