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多义和通假字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文言文之一词多义和通假字<br>
<br>
教学要点提示:实词的用法和含义是高考的常考题,复习重点是一词多义和通假字。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br>
教学内容:<br>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br>
词的本义:<br>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br>
[小练习]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br>
1.战则请从 [跟随]<br>
2.后因伐木,始见此山 [攻伐]<br>
3.范增数目项王 [眼睛]<br>
4.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换取]<br>
词的引申义:<br>
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它意义。如“道”本义为“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br>
[小练习]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能举例则举例说明)<br>
1.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本义“身体”,引申义“亲自”( 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自己”“自身”( 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身孕”(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性命”(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