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之明月,千载之余情——月亮意象鉴赏
- 资源简介:
约3350字。
古今之明月,千载之余情
——月亮意象鉴赏
执教者:东湖中学 蒋丽
教学目标:1、积累有关的古诗词, 引领学生欣赏咏月诗词,培养品读诗歌的兴味,提升鉴赏诗歌的能力。
2、通过课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以及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感悟并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月亮文化。
教学重点:1、把握古典诗词中月的意象中溶入的诗人的情思。
2、掌握鉴赏诗词时知人论世等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为何寄情于明月。
教学方法:板书提炼、多媒体辅助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与月相关的诗词(以唐宋为主),并对这些诗词按照题材做好分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成为我国首颗探月卫星,这是当今的中国在科学上对月亮进行的研究。几千年前,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飘然而至,为我们打开了中国月亮文化的扉页,古代的文人随即与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并赋予月亮许多雅号:玉兔、婵娟、玉盘、银钩、嫦娥等,为我们留下了千古佳句,诗仙李白更是酷爱月亮,甚至留下了因捞水中之月而死的传说,这是古代的中国在文学上对月亮的感悟。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沉浸在月亮诗词的海洋中,去品尝这杯满载着月光的美酒。
二、初步赏析
学生活动:回忆有关月的名句。
教师归纳: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到酒家。
教师问:咏月名句俯拾即是,月亮是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