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劝学(学生版).doc 32.00 KB
10-11 劝学(教师版).doc 37.00 KB
12-13 师说(教师版).doc 30.50 KB
12-13 师说(学生版).doc 30.00 KB
14-15 赤壁赋(教师版).doc 39.50 KB
14-15 赤壁赋(学生版).doc 37.50 KB
16-17 西山宴游记(教师版).doc 31.50 KB
16-17 西山宴游记(学生版).doc 29.50 KB
18-19 六国论(教师版).doc 42.00 KB
20-21 指南录(教师版).doc 36.00 KB
22-23 五人墓碑记 (教师版).doc 34.00 KB
22-23 五人墓碑记(学生版).doc 48.50 KB
24-25 烛之武退秦师(教师版).doc 39.50 KB
24-25 烛之武退秦师(学生版).doc 48.50 KB
26-27 鸿门宴(教师版).doc 60.50 KB
26-27 鸿门宴(学生版).doc 63.00 KB
28-29 矾高2009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教师版).doc 122.00 KB
30-31 琵琶行(教师版).doc 58.00 KB
30-31 琵琶行(学生版).doc 38.50 KB
32-33 陈情表(教师版).doc 64.50 KB
32-33 陈情表(学生版).doc 57.50 KB
劝学(节选)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要求:
1、 解释文中加点的黑体字,将意思写在该字的下方。
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③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 分析文中阴影句子的句式
课文知识结构整理
1.文学常识
(1)荀子,名 ,字 ,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是继孔孟之后最著名的 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2)《荀子》, 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 篇。该书由《论语》《孟子》的 ,发展为 ,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
(1)况 卿 儒 制天命而用之
(2)战国末期 32 语录体 有标题的论文
2.字音
靛青 ( ) 蓼蓝 ( ) 中绳 ( ) 槁暴( ) 参省 ( )
跬步 ( ) 骐骥 ( ) 埃土( ) 锲而不舍( ) 螯( )
3.内容感知
(1)思路结构
第一段:文章开头就提出了中心论点: 。
第二段:论述 。
第三段:论述 ,强调君子之所以能够超过一般人,并非先天素质优于别人,而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