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训练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复习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9/15 18:32:00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8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纵笔三首(其一)
苏 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注:此诗是苏轼64岁时被贬儋州时所作,两年后诗人即因病与世长辞。
(1)诗的第二句中,一“霜”字下得极为精到而内蕴深沉,试说说你的理解。(2分)(1)“霜”字既凸现诗人“白须萧散”的老态,又暗示其一生屡遭贬谪的坎坷命运。

(2)三、四句中,“朱颜”与“酒红”是什么关系?“小儿误喜”作者“一笑”,各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情感、态度?(4分)(2)“朱颜”因酒而起,“朱颜”原来就是“酒红”。“喜”反映儿子对父亲的关心、慰藉;“笑”反映诗人虽已是风烛残年,却依然坦荡、达观的襟怀。也可答:“笑”是诗人的自嘲,蕴含着历尽坎坷的无奈与凄然。

二、送人归东
温庭筠
荒戍①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 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 尊酒慰离颜。
注:①戍:名词,堡楼。②汉阳渡:系长江古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
(1)汉阳渡与郢门山相隔千里,但作者为什么写出了同时将它们收入眼底的景象?(3分)(1)这样写意在创制山河相连气势旷远的意境,契合诗人抒发的情感。(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
(2)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对首联(“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的理解和评价。(3分)
(2)答案举例: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飘零的黄叶。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殊料友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诗人便以“浩然离故关”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共3分。理解1分,评价2分。言之有理即可)
 
三、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窗台。
注:此诗写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退居洛阳时。
(1)诗中的“地偏”与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地偏”是否反映了同一种心态?为什么?(3分)(1)不同。司马光为孤寂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