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27
- 资源简介:
约2840字。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一课时
●出示目标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掌握本课中重要的文言实词以及特殊句式,学会积累文言文知识的一些方法。
学习重难点:
1、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2、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预习导学
新课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
封建社会,皇权威威,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伍子胥赐剑自刎,比干剖腹挖心,屈子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作者链接
作者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本文出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
背景链接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合作探究
读准字音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谤讥(bàng jī)
读通文意
⑴自学课文,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A结合课下注释与课前预习,把握课文大意;
B圈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字、词、句。
⑵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A、解决个人在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