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8050个字。
1《阿里山纪行》课堂实录
一导课
上课!同学们好!“高山常青,涧水常蓝”,一首优美动听的台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把我们带进了如诗如画的阿里山风景区,让我们深深地陶醉其中。阿里山的风景到底有何迷人之处?今天我们就走进我国著名美学家吴功正的游记散文《阿里山纪行》,一起来领略那里的山山水水。(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跟着优美的音乐,一起走进美丽的阿里山,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放轻音乐,生默读课文)
1、师:好,请同学们一齐来读屏幕上的生字词。
(生读生字词。)
2、师:大家读得整齐、响亮,可见预习得很认真。那么,大家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你读后的感受?
生:美!
师: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你读后的感受?
生:秀美!
师: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你读后的感受?
生: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三、精读课文
1、师:大家能够学习以致用,借用作者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很聪明。那么,作者为我们描写了哪些美如画的风景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一路上都见到了哪些美景,这些景物又有什么特征。
(生浏览课文)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作者为我们描写了阿里山的哪些如画风景?
生:古朴典雅的森林小火车、清澈透亮的姊妹潭水、静谧净洁的原始森林、被青苔染绿的曲径幽路、无边无际的莽莽林海、拔地参天的千年神木。(板书)
2、师:请任选你最喜欢的一幅画感情朗读。
(生读潭水一段)
师: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
2《都市精灵》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一、导入新课
师:人与动物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常常彼此依赖,也因此有很多关于人与动物互帮互助的故事传为佳话。你能给我们介绍一则这样的故事吗?
生1:我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则关于人与白鹭的新闻:一户人家收养了一只受了伤的白鹭,并给它以悉心的照顾,每当有生人靠近或欺负它的主人时,它总会去啄那个来犯者以保卫自己的主人。
生2:我曾从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小男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了一只翅膀受伤的小鸟。他把小鸟带回家治伤,等小鸟痊愈后,小男孩又把它放回了大自然。后来,有一次,小男孩在树林中迷路了,正是这只小鸟为他引路,把他安全送回了家。
师:这三位同学用简要而流畅的语言讲述了动物与人的故事,看来要和动物做朋友并不难,关键在于用心去感受,用爱去交流。只有这样,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舒乙先生的《都市精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当你首次看到这个课题“都市精灵”时,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生3:为什么都市里会有精灵?
生4:文章写了都市里的哪些精灵?
生5:文中说到哪些都市?
生6:文章的题目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7:什么是精灵?
师:相信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你的疑问都将迎刃而解。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思考:1、文中谈到哪些都市的哪些精灵?(刚有同学问什么是精灵?谁能告诉他的?一生站起回答到:“精灵”本来是指反抗
3《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
一、借月导入新课,音乐进入课堂:
伴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老师走进教室,拿起粉笔,“唰唰唰”一下子就把所有同学的目光吸引过来,黑板上马上出现了一轮明月正挂在树梢的粉笔画。
生:(马上就有人在小声低语):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师(喜)(马上转过头来):对,这句诗正是这幅月光图的最好注解。古往今来,月光始终是文人画士青睐的对象,大家想一想,古诗中还有哪些写月的名句?它们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思想感情?(放贝多芬的《月光曲》))
(整个教室仿佛浸在月光里,教室里月光处处,学生抢着举手)。
生1: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思乡之情
生2: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美好的祝福
生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真挚的祝福
生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刘禹锡——对朋友的思念。
……
师(笑):一缕月光能勾起文人对亲人的思念,一轮月光更能引起文人们对亲人的美好祝福,为什么平凡的月光竟有如此的魅力牵动着那么多人的情肠?
生(抢着):人的雅兴。
师:不错,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也是写人的雅兴,什么雅兴呢?”
师(板书):记承天寺夜游
二、学生自主学文,师生互动启发
师:大家看书上的注解,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大家理解诗人的雅兴。
生(悉悉嗦嗦的翻书声)。
《月光曲》还在播放。
教师巡视。
师:作者在什么背景下写的这片文章?用自己的话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