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河南省中考语文试卷亮点评析
作者:淮滨县教研室 刘淮玉 时间:2006/7/1 6:59:41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
书写能力考查是河南省中考的常规题,去年实验区和非实验区分别是写一则人生格言或读书名言(均可自创),今年则是续写一句话,同样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这就在常规考查中出了新。它的最大好处是可以于不经意中考查书学生写能力。我们知道汉字的书写最终是会成为一种习惯的,对人影响极大,若刻意地写几个字,有时可能写得很好;但若在随意状态下书写,则往往又会写得很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怎样落实和考查,成了值得关注的重要内容。以前的抄写、写名言等考查形式也很好,但很容易使学生把写字当成一种表演,对仅有的几个字努力去写,而其它答题和作文仍随心所欲地去写,这就无形中失去了考查的导向性意义,不能促使学生对自己的不良书写习惯进行有意识的矫正。而今年的续写一句话,学生既要考虑书写内容,又要注意书写要求,学生就会最大限度地表现出随意状态下的书写习惯,这就较为客观地衡量了学生的真实书写水平,同时也从侧面暗示学生写好几个给出的或容易想出的字是不行的,而是要写的所有的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才能有备无患取得好成绩。
另外,把续写和书写考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再单设题,既体现了语文能力的综合考查,又简化了头绪,使整份试卷简约而又不简单。
亮点之二:汉字知识考查形象生动,令人耳目一新
翻开试卷,看到第5小题“仿照下面的例子,对‘采’作解说”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幅简明的图画,画面虽小却让人耳目一新。这道题考查的虽不算是什么新知识、新事物,但在中招语文试卷中出现足以令人感到新鲜和惊奇,这恐怕也是中招语文试卷命题的首创。
这道题的命制把汉字知识的考查具体化、形象化,可观可感,特别引人注目。在社会大环境和个人小意识逐渐重视外文而逐渐淡化母语的今天,提请人们关注汉语言文字,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突出特点和优势,既符合课标精神,也十分重要和必要。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学好中国的汉语言文字,受到一定的熏陶和浸染,不仅是语文教学工具性的需要,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而微的细化落实。这道题的命制和设置可以说是在这方面作了一个很好的探索。其次,学生经常出现错别字,写字不规范,都是由于缺乏一定的汉字知识造成的,这道题虽然只以会意字为例设题,但却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努力学好汉字知识,从而逐步提高书写运用汉字的能力。
亮点之三:综合性学习考查,综合性更强,现实意义更广
今年河南省实验区中招语文试卷综合性学习仍单独设题(10分),与去年相比,增加了内容和分值。纵观三道小题,今年设题综合性更强,现实意义更广泛。该大题首先考查了“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列出了推荐的书目,分阶段规定了相应字数。学生到底读得怎样?值得考查和了解,也更值得发挥试题的导向性作用。让学生对五部著作中的三个特点(想象丰富、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任选一点举例分析,选择空间大,力避了偏难,无论城市或农村的学生均可自由作答。其次是考查了“写”,第7题“仿照例子,对材料二的图作说明和分析”就是对“写”的能力的重要考查。围绕着名著阅读B、C的调查情况表述、分析原因的同时,也暗示了要克服困难、提高认识、培养兴趣,把名著阅读落到实处,从而较好地进行了人文教育。其三是较好地考查了思辩能力。能够组织语言列出理由说服家长,就是一个认识提高、表达能力增强的过程。这个过程集语言运用、材料运用于一体,融口头语、书面语的运用于一炉,具备较好的考查效果,可谓一石三鸟。在名著阅读提得很响,因种种原因落实得很差的今天,以综合性学习的形式来考查这一内容,不仅有意识地倡导学生要搞好综合探究学习,更有大力倡导学生积极开展名著阅读的广泛的现实意义。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