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风雨也有晴——名师点评2010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题
作者:苏州第十中学 沈郁菁 时间:2010/6/13 6:15:59 来源:ywjs23转发 人气:
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15分。读音继续完全落实在多音字的考查上,为寻求对比词,甚至启用了背诵篇目《蜀道难》中的“扪参历井”之“参”与较为专业的“叶韵”之“叶”,此为历年仅见;本题选项“大度/审时度势、长进/身无长物、解救/浑身解数”的判读难度不大,与往年持平。第2题采用选择“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较去年病句题难度下降,四个成语均常见,A项“满城风雨”误在贬词褒用,B项“防患未然”与已然语境相违,粗心者会错选。,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C项“信手拈来”用于捡拾垃圾显为误用,正确是D项“入木三分”。第3题要求在一段240字的语段中,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分值4分。这是江苏卷近年来惯用题型,只是去年是人文内容,本次则为科学知识,难度较大,答题中当扣住“吸碳、分泌、催化剂、光合作用”等词语思考。第4题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丹麦国家馆,有一尊“小美人鱼”铜像”入题,第(2)小问是:以“小美人鱼”的口吻写一段不超过30个字的话,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祝愿或赞美。此同去年“汶川地震博物馆留言”如出一辙。这是江苏卷抹上了浓浓的时尚色彩。但第(1)小问却是:“小美人鱼”故事出自哪位作家的哪篇作品?命题指向出现了明显偏差,成了文学常识的考查。
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19分。节选自欧阳修《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文段约550字。选文文字清畅,叙议融合,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文中夫妻之情与朋友之意浓郁可人。第5题当为B项“其平居语言容止”(误“容止”为“形貌”,应为“容貌举止”)。遗憾的是D项“庶几”以“希望”释之,则未尽妥帖,似为“或许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测意。 第6题选出“全都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考生应可囊中取物。第7题C项“西兵进攻江淮地区”未必确,“谢氏仰天长叹,忧心仲仲,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说法与原文“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脱榫,考生当可选对,但D项能形成干扰。第8题10分翻译题具体如下:(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两处倒装当为重点)、(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以”为“因为”,“其”为第一人称代词“我”是难点)、(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所交”“是人”及反问句式须落实)?
第三部分古诗词鉴赏,10分。第9题取材名人王昌龄名作《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设置三小问:(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4分)
今人周啸天先生其实对此早就有精彩解读。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见出)。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方留恋处,兰舟催发”,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引”字与“入”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以“忆”字钩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末句的“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经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长”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诗的前半写实景,后半乃虚拟。它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
第四部分名句名篇默写,8分。2009年突发奇想,考查今人毛泽东词句,命题者事后虽有解释,但究竟牵强附会,今年回归正道。《诗经•氓》默写首次入题(课本并未收录),“不见复关,涕泣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其次分别考查了:“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行百里者”、“疑义相与析”、“剑阁峥嵘而崔嵬” 和“不知天上宫阙”“又恐琼楼玉宇”。名句布局不变,高中4分,初中及课外各2分;命题者出手也还宽柔。
第五部分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3分。文本选用了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阿城具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溜索》,约1100字。全文显示了作者小说的基本风貌:以白描淡彩的手法渲染民俗文化的氛围,透露出浓厚隽永的人生逸趣,寄寓了关于宇宙、生命、自然和人的哲学玄思,关心人类的生存方式,表现传统文化的现时积淀。本文与2008年汪曾祺的《侯银匠》在情感与价值取向上完全同调,这也表现了江苏命题者的一贯追求。四道试题,设置的点依旧不变。两道着眼写法:一为分析某一语段的表现特色;一为衬托手法的考查: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两题考查内容:一是“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另一要求探究“驮队飞渡峡谷”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难度与《侯银匠》《上善若水》持平。
实用类文本与论述类文本择一考查而非选做,这是今年试卷结构与阅读量调整的最主要之处。今年实际采用了论述类文本《谈静》(作者朱光潜)。然而令不少师生大跌眼镜的是:文本主体文字与2008年湖南高考卷“撞车”了。只是湖南卷约1500字,作为文学类文本命题,分值高达31分;江苏卷约900字,作为论述类文本考查,分值15分罢了。52万多人参加的考试,试题居然出现这样“新鲜的旧题”,确实匪夷所思。
2008年湖南卷试题及参考答案。
17.第一段说“感受”的“含义极广”。请根据文意,说明“含义极广”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①感知到对象 ②对象引起的人的心灵的反应。 ③不同个体的反应有差异
18.下面是两个推论句,但作者省略了推论的中间环节。请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分别补写出句中所省略的内容。(4分)
答:你的心界愈空灵,对物界的感受愈敏锐,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你的心界愈空灵,物界对心界的影响愈小,心灵愈能领略趣味,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19.比较第五段中的小林一茶的俳句与中国诗人的诗句,指出它们在境界上有哪些相同点。(5分)
答:(1)都表现为一种幽美的情境。(2)都是在静观寻常事物中妙悟到的另一种景象。(3)都能从中看出诗人悠然自得的、空灵的心境。
20.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1)~(3)为第一部分,(4)~(5)为第二部分,(6)为第三部分。请分别从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每处2个字),概括出这个部分的主要内容。(4分)
答:感受 静趣 裨益
21.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14分)
(1)从主题思想的角度赏析《谈静》
①本文的主旨是关于静的修养。能够领略静趣的人,才能在尘世喧嚷中蓦然获得无穷妙悟。心静不仅能使人领略乐趣,于人的身心也有极大裨益。②赏析应当紧扣文本进行,角度可以多样。例如:A主题在全文构思中的作用。“静”是全文的中心与枢纽。所有的范例,事理都体现出文章的主题思想,文章的内容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段落层次也围绕着主题来安排。B主题与个人修养的关系。“静”是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忙里可“偷闲”,闹中能觅静,它全在于个人的修炼。静中领略的趣味,不仅使自己受益,也给朋友带来快慰。C从结构技巧的角度谈主题在文中的展开方式。全文先谈“感受”,再从“心界的空灵”所获得的“静趣”,引出“静修”于人身心都有裨益的结论。D从表现技巧的角度谈主题在文中的展开方式。如人生哲理、物理定律的妙用,生动范例(自然现象社会场景)的精选,俳句、诗句的引用等对于阐释主题的作用,以及由此所启发的读者对静的审美理解和艺术享受。
(2)从说理技巧的角度赏析《谈静》
①抓住话题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全文由“感受”入手,引出“静趣”,再到静修的好处,后面的内容以前面的阐述为基础,说理层层递进。②将抽象的理论融入生动具体的范例解说之中,而范例大多来自现实生活,以及人们熟悉的文学作品,使文章的观点更加容易理解。③书信的形式和谈话的方式,以及亲切平和的语言,增加了文章的亲和力,使文章的观点更易为读者所接受。
今年江苏卷的试题如下。
1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见到“美”与“和”,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
B.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趣味。
C.一个人陷入岑寂和烦闷之中,往往是由于他的心境不够空灵而造成的。
D.不同的感受角度决定了有人认为苍松宜于入画,有人认为苍松可以造船。
16.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6分)
17.作者所说“静趣”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懂得小林一茶的俳句就懂得“静趣”了?(6分)
第七部分第18题作文,70分。完整的题目是如下: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0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品味时尚”余音不绝,言犹在耳,2010年命题者就向考生亮出了一个时尚的作文题——绿色生活。
殊不知,2010年6月5日就是世界环境日,而今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就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号召公众从我做起,推进污染减排,践行绿色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生态,环保,新鲜,健康,原生态,能再生,低污染,低成本,可降解,可持续发展……一系列与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息息相关的“时尚”理念联翩而至,渐渐深入人心。
日常生活中种种触目惊心的非绿色甚至黑色现象还时常缠绕在我们周围:食品安全长鸣警钟;我们的母亲河时常在痛苦地呻吟;人祸酿成的矿难;甚至最新的西南干旱、富士康12连跳、墨西哥海漏油……都可以“揽入怀中”。
我们也可怀想天空,展望美好的“绿色生活”。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就会留给我们绿色的话题;东京协议、哥本哈根会议、碳排放指标;绿色环保组织;可可西里藏羚羊志愿保护者;全球熄灯1小时活动;无烟日无车日;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新能源计划;绿色标志越来越多;生物高科技成果迭现;等等。
“绿色生活”似乎还有许多待解之谜。例如对转基因食品的前景就并非一片看好;气候是否真正在变暖也还有歧见;保护环境与改善生活度如何拿捏。以此入笔,也可让人眼前一亮。
“绿色生活”还有另外一个拓展方向,其关键在于敏。锐把握“绿色”的多重含义。
“绿色”有“健康”之意。健康生活也可从双面展开理解。
“绿色”象征“和平”。而和平生活又可以展开无限思绪。
“绿色”有准许行动的意思,我们十字路口每天所见的绿灯不就代表了“可行”。
“绿色”是植物的颜色,有生命和希望的含义。绿色生活生机勃勃地生活,充满激情地生活,每一天都能进步都能发展都在成长地生活。
“绿色”也代表友善和谐、善于倾听。如果从这方面加以挖掘,一定能写出相对渗透的内容。
绿色生活,可以是理想中的生活。今人在希冀,古人也有自己的梦想。我们在思考,世人也都在追求。“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这难道不是孔夫子渴望的“绿色生活”?“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这不就是孟老先生一生追求的“绿色生活”?至此,我们当然也就理解了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中向世人揭示的“绿色生活”的真谛。
有“绿色”心胸的考生,自然生活在希望与生命的田野,在他们笔下一定会流淌出一片绿色。这一片绿色也一定会成为他们的生活。
(作者: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沈郁菁 ,从事高中教学26年。苏州市十杰教师,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