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12
- 资源简介:
约2660字。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欣赏文章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领略景物描写的方法。
(3)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的第一篇课文。它是一篇写景的优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
三、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已经到了八年级,但文言文基础较薄弱,阅读能力偏低,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不高。因此在教学时必须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感知文章的基础上,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视觉和感官角度等对诗歌进行赏析,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文中景物的不同特点,领略写景手法。
难点: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五、教法学法:引导法、点拨法、诵读法、问答法、归纳总结法。
六、教具:PPT、教材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
课件出示:
教师提问:作者从这些诗句中分别解读出了什么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
分析:《题西林壁》哲理:不同的人由于立场不同,对待事物的看法也不同。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分析:《望庐山瀑布》:运用夸张和想象将瀑布的雄壮与美丽表现得淋漓尽致。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
分析:《过故人庄》诗人应邀到农村友人家做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设计意图]:此环节帮助同学们回忆已学过的优美诗句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再现大自然的美景,为课文教学做情感铺垫。
今天,我们要走进的这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