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导读课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4350字。
《红星照耀中国》导读课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激发阅读兴趣,学习作者不畏艰险、求真务实、乐于探索的精神。(文化自信)
2.通过阅读序言和目录,整体感知整本书作为纪实作品的“用事实说话”的特点,理清整本书的写作顺序。(审美创造、思维能力)
3.明确阅读计划,学会运用速读、精读、圈点批注、专题研究选读等方法来推进整本书阅读。(语言运用)
教材与学情分析
《红星照耀中国》是经典的新闻作品,虽然学生经历了第一单元的新闻阅读教学,但面对纪实性强,涉及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经济形势分析,缺乏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故事情节的如此大部头著作,学生阅读时容易因为混乱产生畏难情绪,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清读书的思路。同时由于时代较为久远,加之学生生活在和平时代,普遍对这一历史时期缺乏感性认识,对革命领袖革命军民印象固化、情感疏离,教师需要用一些新鲜时尚的元素,消除学生与经典的隔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人,冲破国民党严密的封锁线,四个多月的实地考察,14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本,30卷胶卷,第一个向世界报道了红军长征的消息,有这样一本书,使中国万千青年走上革命之路,使加拿大的白求恩医生毅然奔赴抗日前,这个人就是埃德加•斯诺,这本书便是《红星照耀中国》。
二、作者简介:(指明学生朗读)
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1905.7.19—1972.2.15),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抗日战争爆发后,又任《每日先驱报》和美国《星期六晚邮报》驻华战地记者。1942年去中亚和苏联前线采访,离开中国。
三、 学生默读名著导读(八上语文课本64页),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2.这本书的问世有何意义?
3.如何理解书名的含义?
四、阅读指导:
1. 整本书阅读指导:
知作者---解标题---读序言---读目录---读正文
2.简单讲解序言:
书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可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