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别砍那棵树》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2750个字。
4、樵夫,别砍那棵树
1、理解并积累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其思想主张;品味诗中感情强烈的句子。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运用自己的想象,多角度解读诗文。
3、熟读诗歌,掌握其主要内容;体味诗歌的内涵以及外国诗歌的语言特色。
4、学习这首诗,理解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并在实际生活中创造美;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导学重点:目标3、
导学难点:目标4、
导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人类日益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早在170多年前的美国记者、诗人乔治•珀金斯•莫里斯,他的《樵夫,别砍那棵树》这首诗中的“樵夫,别砍那棵树”这句话,就被现在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作为宣传环保的口号而广泛运用,最初这首诗是想表达什么情感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全诗。
2、文题是一个祈使句,作者以诚恳的态度,恳求“樵夫”放下“斧头”,保留那棵树的生命。以此为题,形象生动,使读者仿佛看到了那个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的诗人举臂劝说之状。
3、乔治•珀金斯•莫里斯(1802—1864),美国记者、诗人。19世纪20年代,作者就当过《纽约镜报》的编辑,但他最著名的还是多愁善感的诗,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这首诗。
4、《樵夫,别砍那棵树》这首诗自1830年第一次发表以来一直很流行。由于工业和城市的扩展取代了乡村的景象,人们对这首诗十分珍爱,它既唤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又是对“进步”的一种有礼貌的抗议。甚至那些从未读过这首诗的人也知道它的题目,并在环境保护主义成为政治运动之前,把它作为表示环境保护主义态度的简便方法。
5、学习生字:
樵夫(qiáo)遮蔽(bì)嬉戏(xī)心弦(xián)拯、救(zhěng)6、理解生词。
三、指名朗读,指导朗读。四、默读全诗,理清条理:
全诗共四节:
第一节:诗人真诚呼吁樵夫别砍那棵树。
第二节:承接首节,进一步说明不让樵夫砍树的原因。
第三节:诗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回忆起一家人在树阴下度过的美好时光。进一步说明不让樵夫砍树的原因。
第四节:严厉警告樵夫千万别砍还能顶住狂风暴雨的那棵老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