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导学案
- 资源简介:
约2660个字。
稷山县实验中学导(学)案
年级:八学科:语文课题:《日出》主备人:段小红审核人:审核时间:编号:授课人:
课型:学生姓名:班级:小组:
第一课时导语:
同学们,你们看过日出吗?先请看下面的图片(多媒体投放日出景观的图片)。刚才我们看到的日出景象大都是在海上、山顶、田野等地,我想你们一定没在天上看过日出吧,今天就让我们随当代作家刘白羽一起来看看在飞机上看到的日出又是怎样的雄奇、壮丽。
作者简介
刘白羽,当代作家,北京通州人。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写有四部长篇:报告文学《大海》,小说《第二个太阳》,回忆录《心灵的历程》,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
课标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对散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课文并不是一篇单纯的写景散文,应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来理解文中赋予的时代意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及有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学习文章运用衬托、对比来表现日出的壮观和瑰丽的手法。
3、赏析作者对日出时的色彩、形状变化的描写,理解作者通过对日出景象的描绘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和看法。
4、用心灵感受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难点预设:
1、学习本文运用衬托、对比来表现日出的壮观和瑰丽的手法。
2、品析文中对飞机上日出时的精彩描写。理解作者通过对日出景象的描绘所表达的独特感受和看法。
课时预设:两课时
第一课时预习+展示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文中生字词。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 3、学习文章运用衬托、对比来表现日出的壮观和瑰丽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二、借助《导学方案》“资料整合”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学法指导:用横线画出重点信息,2分钟识记并默写到课本上。
三、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步骤:1、学生个人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2、组长分配任务,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最快的一组将重点字词(3至5个)展示到黑板上,其他同学补充。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1)文中共写了几次看日出的情景?重点是写哪一次经历呢?那其余几次看日出的经历是不是可以删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