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及点评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11/4 8:58:4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970个字。

  《记承天寺夜游》课堂实录及点评
  一、熟悉课文
  师:同学们,我们先把课文读一遍。
  (生齐读)
  师:好的。我听见你们的朗读了。不错。有一个字的字音注意一下:“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这句中的“遂”读第四声,不是第二声。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屏幕显示相关资料,学生读)
  1.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师:这则资料告诉我们,作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获罪入狱,随后被流放至湖北黄州。
  师:这则资料告诉我们,作者在他的中年时期所遭受到的一次诬陷,被捕入狱,然后贬谪到边远地方,他的“东坡居士”号就是在黄州种田时起的,这个地方叫东坡,现在听起来是一个雅号。
  3.(在黄州)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篇《记承天寺夜游》。单以能写出这些绝世妙文,仇家因羡生妒,把他关入监狱也“不无道理”。
  师:这是大学者林语堂《苏东坡传》第16章里的一段话,说的是苏东坡在贬谪期间,写的作品里面有四篇是绝世妙文。我们今天学的《记承天寺夜游》就是其中的一篇。
  4.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梁衡《秋月冬雪两轴画》,1984年第2期《青年文摘》)
  师:在学术界,人们认为《记承天寺夜游》是神品,84字的文章是神品。神在哪里?这会激起我们欣赏品析这篇文章的欲望。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好好地来品味它。
  [点评:关键词“穿插”。用资料穿插来导入新课,介绍了作者、交代了背景、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可谓匠心独运,一石三鸟。教者在纷繁的学术资料中,精心选择了这四则,并辅之以精炼的解说,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也为接下来的朗读奠定情感基调,更为分析欣赏课文做了一个铺垫。从对资料的筛选和加工上,可以看出教者穿插艺术之精妙。]
  三、屏幕显示活动内容
  有味地朗读
  有味地分析
  有味地欣赏
  四、有味地朗读
  (一)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师:读出文言的味道除了有的音节要拉长一点以外,我们还要注意这个音节里所渗透出来的情感。我读,你们听一下,看哪些字需要拉长的,并有情感的意味蕴含其中。
  (师范读)
  师:哪几个字?
  生:(齐答)念、盖、但。
  师:“念——无与为乐者”,有一点寂寞之感;“盖——竹柏影也”,有一点兴奋;“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有一点感慨之情。这三个字把它们的音节拖长一点,文言的味道就出来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