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课堂学习活动单
- 资源简介:
约2830个字。
四《草》课堂学习活动单
【学习目标】
1.学会划分小说的故事情节。
2.学习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中分析人物形象。
【课前预习】
1.背景资料阅读。
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横宽300余里,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沼泽生长的植被主要是藏嵩草、乌拉苔草、海韭菜等,形成草甸。草甸之下,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鸟兽绝迹,人烟荒芜。人和骡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变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由于粮食缺乏,只得挖野菜充饥,不少红军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牺牲。后续部队连野菜也找不到,只好把皮带、皮鞋用水泡了煮着吃。
2.认真读课文,查字典疏通生字词,并将重要的字词抄写一遍。
3.仔细阅读课文,思考:
①温故知新:小说的三要素是。
②阅读课文后,根据小说结构的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4.读了本文后,你有哪些疑问?写下来。【活动方案】
活动1:理清文章思路。
(1)小组内讨论预习题3,全班展示。
(2)本文围绕“草”写了几个场景?作者为何以“草”为题?活动2:品味人物形象。
(1)写出文中的人物,思考主人公是谁。
(独立思考。助学提示:判断谁是主人公的一个有效方法是,看小说的主题思想是通过谁表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