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课堂实录1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8/17 11:41:1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530个字。

  《背影》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感知内容。
  2、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导语:《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纪实性散文,最初发表在1925年11月份的《文学周刊》上,它的发表使朱自清声誉鹊起。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大学的高年级学生看到从“工”字厅走出的朱自清,会情不自禁地向一年级新生介绍说:“瞧,他就是写《背影》的朱自清!”那时,朱自清因为他的《背影》而成了清华园一道亮丽的风景。那么,《背影》究竟写了什么,何以有如此魅力呢?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背影》这一课。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并划出不懂的字词。
  (读完课文,师生共同完成如下工作:)
  生字:交卸(xiè)奔丧(sāng )差使(chāi )琐屑(xiè)颓唐(tuí )蹒跚(pán  shān )踌躇(chóu  chú )
  生词:祸不单行——不幸的事连续发生。亏空——欠人钱物。
  发之于外——把情绪表现出来。妥贴——合适,恰当。
  师:我们已扫除了阅读课文的“拦路虎”。那么,让我们再来通读课文。
  生:读课文。
  师:我们来思考几个问题。
  问题一:本文写了哪几次“背影”?着重写的是哪一次?
  生:本文四个地方写到“背影”,第一段写难忘“背影”,第六段两次写“背影”,结尾一段追忆“背影”,其中重点写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
  师:问题二:作者写父亲爬月台时,用了哪些动词?请在书上划出来,大声朗读并体会这些词语的作用。
  生:在书上划出“戴”、“穿”、“探”、“爬”、“攀”、“倾”等动词。
  ——这些动词逼真地刻画出父亲的“背影”形象。
  师:问题三:课文中第二、三段写祖母去世及父亲失业的文字是多余记述吗?
  生1:不多余。写祖母去世、父亲失业是为刻画父亲爱子情深的形象作铺垫。父亲在精神打击、经济拮据的双重困境中,对儿子照顾还那样细心,这就更使儿子感动。
  生2:作者写这两段并不是有意要作铺垫,只是客观地记述当时的事实罢了。这两段是后面“车站送别”的背景和原因,必须写。要是没有父子同时奔丧回家,同时起身北上,哪来的“浦口送别”?
  师:两位同学的回答都有道理。本文的二、三段或许不是作者刻意为之,只是出于叙事的需要写上了。但客观上对送别场面起到了铺垫和烘托的作用。
  问题四:你能说一说这篇课文的文路吗?
  生:开头先点出“背影”;中间再回忆几年前父亲送我的前因后果,并仔细描画出送别时父亲的“背影”;最后又回到现实,叙述写作的起因,追忆父亲的“背影”。
  师:根据大家的回答,我把课文的文路用图表示出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