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创新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2/1/9 9:26:29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2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480个字。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创新教学设计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文通中学单春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理清论证思路,认识“得道多助”的时代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重点难点:
  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中国有句俗话:“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历史上,对于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君主,同学们能列举出几位呢?孟子一生满腹经纶,不在其位而谋“仁政”,展现出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文章,让大家了解一种能够克敌制胜的方法。
  二、资料助读
  孟子与《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
  传弟子。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仁政”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理学家心性学之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定为“亚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
  《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烈、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敌人就范的手法,加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比、对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
  三、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2.教师示范诵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气势。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注意排比句的节奏。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四、精读课文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3.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2)古今异义词:
  委而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亲戚畔之(古义: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水塘。)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