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设计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10/4 9:31:41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29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430个字。

  第28课观潮
  佛山市南海区华光中学邓绍志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实词。
  2.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井然有序地写景记事的好处。
  3.能分析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4.边读书边想象画面,体会词句的含义,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学时数】
  2课时(第一课时自主学习,第二课时合作探讨)
  【教学设想】
  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指导学生通过逐段概括文章要点的方法,理清作者思路,把握文章内容。第一过程是课前指导学生按步骤进行充分的自主预习,第二过程是针对学生自主预习情况设计典型问题展开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指导学生自主预习
  一、在课文上标好段序,做好阅读准备。
  二、请阅读下列资料,了解钱塘潮的相关知识。
  1、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周密的《观潮》记叙的正是这一盛况。
  2、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涌潮”的钱塘江潮,从海宁角度观看最为壮观。海宁潮将要申报“世界遗产”。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来自海内外的观光客。为此,海宁市在每年中秋节前后,都要举办规模盛大的“观潮节”,现在已成为闻名于世的一大胜景。
  三、翻译全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一)在文章中标注好生字的拼音,并且读一读。
  (二)结合文章注释,用你学过的方法翻译全文边读便根据课下注释译文。不会的用“?”标出。
  观潮
  周密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

  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

  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

  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

  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

  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

  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

  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

  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
  (三)识记下列重点实词。
  1.浙江之潮,天之伟观也。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3.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4.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5.吞天沃日。
  6.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7.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8.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子水面考,如履平地。
  9.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