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研究课教案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1/4/25 9:50:2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500个字。

  《愚公移山》研究课教案设计
  执教:吴圩镇中潘成茂
  学习目标:
  1、流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有关实词、虚词的含义。
  3、分析人物形象,明确故事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
  1、明确故事寓意。
  2、生动的人物对话描写的作用。
  3、“愚公移山”的现实意义。
  教学设想:
  通过朗读和思维训练来开展师生双边活动,让学生在泛读感知、品读感悟、研读迁移中,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导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愚公移山》这篇课文。课前我们已对课文进行了疏通,下面检查字词学习情况。教师出示小黑板: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一厝朔东。()(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汝心之固。()(4)且焉置土石。)
  二、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2、学生分小组朗读。
  三、教读新课
  (一)初步理清“人”和“事”。
  教师导语:现在由老师提出一些问题来问大家,看看大家对课文究竟理解得怎么样。
  1、提问:这则寓言一共写了哪些人物?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愚公、其妻、其子孙、遗男、智叟。
  2、提问:老愚公有多大年纪了?智叟是个年轻人吗?那个“遗男”姓什么?有几岁了?他去移山,他的爸爸肯吗?
  教师引导明确下列词语的含义,学生讨论回答:
  年且九十——且,将。智叟——叟,老头。京城氏——氏,姓;京城氏,姓京城的。始龀——龀,齿旁,小孩换牙;始龀,七八岁。孀妻有遗男——那孩子的爸爸死了,他母亲是“寡妇”,他自己是“孤儿”。“遗男”是生下来以前就死了父亲的孩子。
  3、提问:再请大家计算一下,参加移山的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回答: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一句:本句省主语“愚公”;“荷担者三夫”即“三个能挑担的男子(子孙)”。全句意思是“愚公就率领了子孙中三个能挑担的人,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去扔掉)”。这样看来,愚公一家一共去了四个人,再加上京城氏孀妻的遗男,一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