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90个字。
《食物从何处来》课堂实录
执教:德州市第十中学宋彦琳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的地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从天空到陆地,从陆地到海洋,地球的各个角落都显示着生命的奇迹。据生物学家统计,地球上的植物有34万种,动物有200万种,微生物有3.7万种,这些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的生物是怎样生存的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事理说明文《食物从何处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知识。
二、解题
师:大家看黑板,“食物从何处来”,这是一个什么句式?
生:设问句。
师:从这个设问句,大家能推测出文章的说明内容吗?
生:文章是说明事物的来源的。
师:一个文句不但点明了文章的说明中心,而且给读者花了个大大的问号。我们就带着这个问号阅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一想,食物到底从何处来呢?在文中找找答案。
师:全文一共几个自然段?
生:13个自然段。
师:食物到底从何处来呢?齐读。
生:世界上除了极个别的细菌能不依赖阳光而靠化学能来合成食物以外,其他一切生物都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获得食物。
四、理清顺序
师:世界上的生物约有250万种,作者一句话就概括出了他们食物的来源,它是怎样一步步说明的呢?请和你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文章写了那几方面的内容?这几方面的内容之间是什么关系?
师:写了几方面内容?
生:两方面。一个是什么是食物;一个是获取食物的途径。
师:文章是说明食物来源的,些食物的定义又和作用?
生:了解了什么是食物,才能研究获取的途径。
师:我们认识事物,首先是弄清它是什么,然后才能深入研究,这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遵循这个规律安排说明内容,读者更容易理解。
师:好,我们在详细了解一下文章的说明内容。什么是食物?
生: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例如碳水化合物(包括糖、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肪等等,它们既能构成躯体,又能在呼吸时被氧化而放出能量。
师:可见,一切生物的生存都依赖食物,文章一开始是不是介绍食物的定义?写的什么?
生:一粒种子能长成参天大树,一颗鱼卵能变成千斤的大鱼,需要很多的有机物质来组成。一个成年人,即使一点儿工作也不做,一天也要消耗1400大卡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