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0/4 18:20: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50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诗三首》教案设计
一、 学习目标 
1、 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提高对诗歌艺术的审美能力。
2、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及诗歌的修辞方式,能够比较熟练地背诵。
3、 教师讲授结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 教学重点
1、 反复诵读中加强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尤其记住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每节课留约十五分钟时间背诵。
2、 《望岳》着重启发学生勇于攀登人生理想高峰的情感态度;《春望》与《石壕吏》着重启发学生对战争中苍生苦难的悲悯情怀,后者还可深入让学生挖掘思考封建社会生成人民苦难的社会原因。
三、 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上半节讲授《望岳》下半节讲授《春望》、第二课时讲授《石壕吏》)
四、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不懂的文言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问题。2、查阅杜甫的生平资料,准备交流。
四、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上半节
1、课文导入:我们经常听到这么一句俗语说“有眼不识泰山”,可见泰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你们见过泰山吗?如果没亲身见识过泰山也不要紧,下面来看一些泰山的风景图,领略一下它的壮丽风光吧。
(大屏幕投影一系列图画,教师介绍)
下面学习杜甫的《望岳》,看看古人眼里的泰山是怎样的一番风景。板书标题
听范读,要求边听边注意读音,听完朗读一遍,板书:曾ceng通“层” 眦zi 2、读读讲讲问问
分两步:先通过解题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后逐句诠释。 
问:结合照片及诗,你感觉泰山有什么特点?诗中哪里体现出来?(板书:地域_、风景_、山势)
“岱宗”两句。
问:“岱宗”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尊称泰山为岱之宗?(投影第最后一页,泰山居五岳之首,在古代被认为是最神圣的山。)
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
“齐鲁”怎么理解?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形象地用齐鲁地区代表泰山的广阔。“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
(板书:地域广)
翻译:泰山是怎么样的呀?它在齐鲁大地上都是一片连绵无尽的青翠。
“造化”两句。
问:“造化”指什么?(大自然)为什么说天地神秀都聚集于泰山?说明泰山的什么特点?(山势高峻)
问:“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据注释作答,再补充说明: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提白云山作对比) 
问:你觉得“割”字用得好吗?换成“分”、“切”行不行?(“割”的对象比“分”或“切”的更有硬度,力度较大。说明泰山阴阳差别明显,界线分明。)
(板书:风景美、山势峻)
修辞特点:对偶
“荡胸”两句。
问:请调换一下语序理解这句话:层云生荡胸,归鸟入决眦。(“曾”通“层”,“眦”即眼睑接合处。)“决眦”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
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两句。
修辞特点:对偶 夸张
“会当”两句。绝顶,极顶,指玉皇顶。面对这么一座雄伟的山,谁不想攀登上去成为勇者?
问:诗人的这句豪言壮语对你有什么启发?(泰山之颠象征人生的理想颠峰)
(背诵此句,2分钟抽三个同学以上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