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杜甫诗三首
( 《望岳》《春望》《石壕吏》教案 )
陈尧2004年9月16日
教学目标:背诵这三首诗歌。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了解作者的生平。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作者生平思想的有关资料。熟读这三首诗。
识记生字:岱眦搔簪逾邺戍妪。
教学方法:读读想想谈谈议议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李杜”是我国唐朝时期两位大诗人。李白号称“诗仙”,诗中透露着一种仙气。《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飘逸洒脱的情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杜甫,号称“诗圣”,不与李白一样吟唱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抱着人生短暂,应当及时享乐的人生态度。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现在我们来集中学习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
望岳
整体感知
一、学生朗读。注重诗歌的韵律、节奏感。正音正字:岱夫眦曾。
二、老师: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明确: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末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顸,一览众山小)。
老师:全诗中最让您感到心胸激荡的两句?
(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多数认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老师:您们为什么偏爱这两句?
明确:这两句反映作者的理想——攀登人生高峰。
老师: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呢?
明确:1、唐朝盛世。2、诗人年轻,意气风发。3、漫游泰山,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诗歌赏析
一、老师: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明确:“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
二、逐句诠释(按:此诗非律诗,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
“岱宗”两句。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无论从北或是从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