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语文公开课
课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授课者:林辉 授课时间:2004.9.23
教学目标:
1、学习短论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条要缕析的特色
2、了解并掌握文中古今异义和词性活用的现象,积累文言词语
3、体会文中所流露出作者的政治主张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短论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条分缕析的语言特色
2、积累名言警句
3、体会作者的政治主张
教学过程:
导语:大家或许都听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名言吧。知道这是谁说的吗?没错觉,这是孟子所讲的。在第二单元中我们也学过这位大思想家关于学习的名言:尽信则不如无书。这是辩证思想在学习中的体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看看,他的思想如何体现在他的文章中。首先,我们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
一、注音
米粟(sù) 亲戚(qī) 轲(kē) 舆(yǘ) 邹(z ōu)
2、请一生介绍孟子,尽可能详细,多提示: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仁政,没有被热衷于战的诸侯采纳,因此退而著书,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二、正文讲解
1、学生自行朗读,朗读时应完成以下任务
a.划分节奏
b.思考: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c.文章是如何来论证这一论点?
2、学生整体朗读,注意节奏
3、请一生回答问题b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分析:用两个否定句,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三者总括了战争中的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在相互比较中立论,给人印象极其深刻。
关键字词:天时:有利于战争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4、请一生回答问题c
文章用两个战例来论证这一论点,先论述“天时不如地利”,再论述“地利不如人和”。
分析:第2自然段:本段选取守战的例子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其中,“三里之城,七里之郭”,说明防守一方的实力较弱,在这种情况下进攻一方仍不能取胜,有力地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
关键字词:城:内城区 郭:外城 环:四面包围
夫:句首发语词不达意 者……的原因 请一生译第2自然段
第一3自然段:四个双重否定句,以排比的方式排列出来,有力地论证了“地利不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