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愚公移山(教案)
主讲人:唐顺林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列子》及其作者,掌握文中难解的字、词、句,能读准“仞、畚、孀、龀、厝、陇”等字。
2.学会辨认一词多义和通假字,能口述故事,流畅翻译全文,能概括寓意。
3.感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及愚公形象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设想:
1. 教学思路:鼓励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切磋,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再指导学生口述故事,落实课文翻译;接着通过学生质疑、教师设疑的方式,细研课文,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讨论氛围中,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贵及其现实意义;然后以完成文后练习的方式,巩固文中涉及的一词多义及通假字;最后,在学生读懂、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熟读并背诵全文。
2.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
3. 教学难点: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简介《列子》及作者。
2.疏通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和疑难词句。
3.能口述“愚公移山”的故事,翻译全文。
(二)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
愚公移山,这是一则寓言。寓言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
2.简介《列子》及作者。
《列子》,相传为列御寇撰写。《汉书·艺文志》所录《列子》八篇,早已散佚。今本《列子》八篇,可能是东晋人根据古代有关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期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为战国时道家,郑国人。主张虚静、无为,被道家尊为前辈。
3.学生听课文录音,扫清文字障碍。
要求:掌握下列字词
仞 冀 箕 畚 孀 龀 匮 亡 厝 雍 陇
4.疏通课文。
(1)利用快速、连环朗诵的方式再次正音,并使学生能较流利地读准全文。
(2)教师划出难解的单音节词,引导学生在四人小组自学时,对照注解,自行解释这些难词。
(3)四人小组在扫清难词障碍的基础上,试着逐字落实翻译全文,并将组内无法解决的疑难语句划出来,以备全班讨论。
(4)师生共同研讨,解答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