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枣核》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枣核》教学设计
大辛店一中 方贤华
教学目标
一、 理解人物“身在异国,心系故土”的真挚的思乡之情。
二、 学习美籍华人热爱祖国、依恋故土的神圣民族感情。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放《月之故乡》录音。(要求:认真听录音,用原诗中的一个短语概括诗的主题)
提问。回答。(答:思故乡)
讲述:同学们,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中许多优秀子孙因各种原因被远离故土、飘零海外。在离开祖国的日子里,他们魂牵梦绕的是故乡,挥之不去的是回乡;正像一首歌中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他们身在海外,眷顾的是祖国这个“家”,依恋的是乡音乡韵,醉心的是一草一木……比如一棵枣树——请读文章《枣核》。
二、 整体感知
(一)、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 学生分散读课文,同桌之间隔段读,并结合注解,读准字音、理解词意。
2、 讲述:文章叙事朴实,不加修饰,却真切的反映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思考:(1)构成文章主体部分是什么内容?(2)反映了海外赤子怎样的情怀?
独立思考解答问题。
教师提问,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主要内容是美籍华人朋友领“我”踏访后花园的谈话。反映了海外赤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二)、精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解读题目。
请同学们大声读一遍题目——
讲述: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灵魂所在,同学们不免要问:“枣核”与“思乡”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思考:“枣核”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同桌之间讨论解答问题。
教师提问,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枣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索枣核——用途蹊跷;见枣核——如获至宝;说枣核——为解乡愁;议枣核——民族之情)
讲述:枣核,把相距万里的人连在一起,把朋友的心和故土连在一起。读罢全文,谁都能看出,在美籍华人朋友的心目中,这几枚枣核的分量简直等于故乡故土。枣核,是一条叙事线索,更是一条凝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过渡:作者对这种思乡之情作了高度的概括,请在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2、概括中心。
(结尾:“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集体读本段两遍。
三、 品读体味
过渡:这里讲的“依恋故土”、“民族之情”实际上就是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这种情是那么真挚、浓烈,如一杯醇酒,芳香四溢,感染着我们。
1、 请同学们默读全文,画出文中集中表达感情的句子——品味美酒之浓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