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教)《长征组歌》两首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5/18 14:11: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82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目标:
⒈再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与乐观豪迈;
⒉体会环境烘托与渲染的作用;
⒊学会长短句式相结合运用;
⒋品味、积累语言。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⒈了解有关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的知识,体会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与乐观豪迈;⒉体会环境烘托与渲染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由长征的路线导入:;瑞金→乌江→赤水→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岷山→陕北(1935.10)
二、介绍《组歌》的创作背景
三、正音、正字、释意
⒈正音
皑 ái   黔qián  毡zhān  草毯 tǎn  扎zhā
⒉辨形
黔─铃  皑─铠 锤─捶
⒊释意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有关的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千锤百炼: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
四、释疑:
㈠《四渡赤水出奇兵》 齐读
⒈红军面临的困境有哪些?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
⑴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
⑵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
⒉对这些困境的渲染有什么作用?(为后文突出红军的神勇作了铺垫)
⒊课文中是如何表现红军的胜利的?
⑴红军涉赤水渡天险的英勇,又写了军民鱼水般的感人亲情;
⑵毛泽东运筹帷幄、料事如神的神奇出兵;
⑶讽刺的手法把敌人溃不成军的丑态展示在我们面前。
⒋写作画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用凝炼的语言、丰富的画面展示了工农红军的英雄性格,塑造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㈡《过雪山草地》 齐读
⒈红军战士过雪山草地时所遇到的自然环境怎么样?所面临的生活状况怎么样?这样写 有什么作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