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教案6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河大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8/9/27 11:36: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980字。
《胡同文化》
执教者 张红
  [教学目标] 
  一、概括要点,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 
  二、体会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感情,品味文章的语言。 
  [教学重点] 
  概括胡同的特点和胡同文化的特点,体会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展示,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课文(切2、 入幻灯片1) 
  有人说建筑是“石刻的史书,凝固的音乐”,每一座古老的建筑背后或许都隐藏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包含着一段久远的历史,各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又像一首首风格迥异的音乐一样显示着它们各自的魅力,令人回味无穷。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透过这些地方民居,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住在这些不同特色的民居里的人们,他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等许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进而导致他们的性格特征,思维习惯等也会存在很大的不同,这些差异便构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比如说上海的石库门文化,苏州的小巷文化,北京的胡同文化等等,北京的民居是四合院(切入幻灯片2),而连接四合院的通道就是胡同,今天,我们就来穿越北京的胡同,领略汪曾祺笔下独具情味的“胡同文化”(切入幻灯片3)。 
  3、 作者简介(切4、 入幻灯片4) 
  作者汪曾祺是江苏高邮人,但他却长期生活在北京,对北京的掌故,对北京人的思想行为了如指掌,这篇《胡同文化》是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序言,比较鲜明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个性,他的小说代表作有《受戒》、《大淖纪事》等,他的小说具有一种散文美,以朴素的文笔,书写生活的诗意。 
  5、 教学目标6、 (幻灯片5)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来了解北京人在胡同里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胡同具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并同时体会长期生活在北京的作者对胡同文化寄寓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品味文章风味独特的语言。 
  7、 下面, 我们就跟随汪曾祺先生坐上北京的人力车, 到胡同 去看看。(幻灯片6) 
  11、 理清文章思路,12、 分析课文。 
  (1) 课文有没有一开始就提及胡同(2) 文化?从什么地方开始提到的?在这之前文章写了什么?之后又写了什么?第5段在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幻灯片7) 
  胡同的特点(1-4) 
  过渡(5) 
  胡同文化的特点(6-12) 
  作者的情感态度(13-15) 
  (3) 迅速浏览(1-4),(4) 请大家用简短的话概括北京胡同(5) 的特点。 
  明确:布局方正(幻灯片8、9) 
  取名各有来源,生活气息浓。(幻灯片10) 
  宽窄不一,数量繁多。(幻灯片11、12) 
  环境安静,封闭。(幻灯片13) 
  (幻灯片14)总结胡同的特点。 
  (6) 刚才大家是用什么方法概括出胡同(7) 的特点的? 
  明确:抓住每一段的关键句,抓住关键句中的关键词,根据要点自己概括。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